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4.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
①葡萄
②胡萝卜
③汗血马
④占城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明朝
B.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C.起点在今新疆
D.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6.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的发生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张骞出使西域
B.汉武帝的大一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设新疆省
二、非选择题
7.下图是《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请在图中找出有关地名并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西汉的都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这个地名叫______。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西域军事、政治及保护商旅往来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3)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你认为张骞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B
6.C
7.(1)长安
(2)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3)敢于冒险;愿为国家奉献;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共34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歌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班超经营西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是亚欧陆上重要交通要道
推动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
丝路的现状
丝纲之路现实意义
一
带
一
路
(The
Belt
And
Road)
2013年由国家主席提出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安
敦煌
新疆地区
西亚地区
欧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也就是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统称为西域。而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
玉门关
阳关
葱 岭
西 域
北 山
南 山
西域的地理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陕西城固人,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前164年―前114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目的
成果
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丁互了解与往来。
(前138年)
(前119年)
学习与探究
阅读教材,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格补充完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Juan
du)
陆上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石榴
苜蓿
核桃
葡萄
天马
汗血马、乐器、
歌舞、
佛教等
西方输入中国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
四大发明等
中国传向西方
铁器
丝绸
中国输出品是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西方输出品是以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从陆上道路运到地中海的西方世界的所有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学习与探究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友谊之路
商业之路
文化之路
这是一条值得我们珍惜的道路,它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繁荣、开放、和平、友谊的精神,丝路不仅是一条辉煌一时的商路,更是沿线各民族人民心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美好记忆。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却开
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
的先河,极大的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
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
绸之路”永远的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印度洋沿岸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自高祖以来,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共灭匈奴。重赏!
招
募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汉武帝亲自为张骞送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
想像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挫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历史学家)翦伯赞
张骞手持汉节出使西域
勇敢、胆识、毅力、恒心
坚韧不拔、忠诚……
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
——《史记》
学习与探究
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丝路的现状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过程
张骞通西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的九重楼
莫高窟的佛像雕塑
莫高窟的壁画
古胡杨树
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美女
“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的设置
对西域的管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班超,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人。班固弟。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他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达三十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而还。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回洛阳时病死。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道理?
A
B
B
当堂达标:
图片一
张骞
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