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6 我的母亲R ·八年级上册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中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浓厚感情。(重点)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体会质朴自然、平实的语言特点。(难点)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重点) 世界上最美丽的一种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是的,母爱是温馨的。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柔情似水的母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先生饱含深情的《我的母亲》。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积极提倡白话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胡适的父亲胡传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2岁。胡适3岁时,父亲病故。23岁的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年仅46岁。这篇文章是胡适对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字词注音文绉绉( ) 庶( ) 佃户( )
吹笙( ) 掷( ) 寡妇( )
眼翳( ) 筹备( ) 宽恕( )zhōushùdiànshēnɡɡuǎzhìchóuyìshù◆词语集注野蛮:
文绉绉:
翳:
宽恕:
质问:
气量:①指蛮横残暴粗鲁;②指不文明,没有文化。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宽容饶恕。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漠:
料理:
责罚:
管束:
待人接物:
佃户:广大空旷。
①指办理,处理;②指烹调制作。
责备处罚。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对待别人,应接事物。指与他人相处。
指旧时租种土地的农民。听课文朗读,理清课文情节。 听课文朗读,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讲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请学生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请同学们以下面的句式来梳理文章脉络。(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读了 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①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②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③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又为我舔病眼。责罚严厉,深爱慈祥。①②③侧重于对我的管教④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平静处理,不露怒色。能忍能让,善良宽容。⑤受嫂子的气时只是忍着,忍无可忍时,以哭解忧。宽厚容忍,仁慈温和。⑥听了五叔的牢骚话,毫不让步,捍卫名誉。正直刚烈,自尊自强。④⑤侧重于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⑥侧重于自己的人格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
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
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阅读5-7自然段,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是怎样训导“我”的? 在学习方面,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要“我”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母亲重重地责罚“我”。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母亲的形象。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不失刚气恩师、慈母、严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在你们的记忆库当中搜寻你和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静心体会母亲所给予你们的深沉的爱。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理解了“母亲”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读课文内容,从质朴无华的语言中细心品味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1、阅读8-1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是否偏离了“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题? 并未偏离主题,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表现出了母亲优良的品质,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等。其中主要是在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他人的品性。3.胡适在文中说“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结合文中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谈谈你心目中完美母亲应该是怎样的。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母亲教子严格,有时过于严厉,但严中有爱。封建社会旧式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自己的天职,尤其是在丈夫去世以后,母亲深感教子责任重大,将孩子视为精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这种种原因,使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 同学们,读完全文,你们有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所感动呢?那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自己的母亲呢?
同学们,对母亲的情感,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呢?感激、怀念、敬爱。文章语言质朴无华1、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语段。
2、作者对母亲的赤诚、感激之情,还表现在许多质朴无华的语言中,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是作者的谦虚之词。(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又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1.文章标题为“我的母亲”,然而前面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看似与课文内容没多大联系?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本文作者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记叙了自己幼时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妈妈的等待》 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揭示了母爱的伟大,学习完这篇文章,我们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懂得珍惜,懂得回报。我的母亲教子有方
仁慈温和,宽容忍让
有刚气感激
怀念
敬爱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文中“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在你们的记忆库中搜寻你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很难忘的事情,试着用自己的笔将那些感人的瞬间写下来,静心体会母亲所给予你们的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