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23 20: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
2.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3.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4.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影响鼠妇生活因素”实验,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合作设计实验、尝试在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合作设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在科学探究中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2.形成爱好实验动物的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
(2)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难点:
(1)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做出假设,并模仿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2).
实验结果的分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制定实验方案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你认为什么是环境?你们从周一到周五的主要任务是上学,你们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当你在家时,家这个空间就构成了你的生存环境。咱们正在上课,教师在上课,同学在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但是假如现在有个别人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势必会影响教师讲课,你们听课。这种情况如经常发生,势必会影响你们的发展,那么,这个同学就构成了影响你们生存的因素。构成了环境。像刚才同学说的“空气清新,草本茂盛”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鲜花,假山、流水”让我们身心愉悦,那么这个做小动作的人、空气、草木、鲜花,假山、流水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因此它们被称作环境。自主预习请大家完成课时练知识点一自主预习部分合作探究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除了水影响鱼的生存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鱼的生存?结合课本13页图1—12,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展示交流教师点拨:通过以上的回答我们就可以说:阳光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那么,这么多的因素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呢?教师学生共同总结:这些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强调: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不知大家有没有这个经历,夏天当搬开石头或花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及时没有碰到鼠妇,也没动手捉它,它就四处乱爬?是他们胆子小吗?鼠妇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受得了吗?几位同学分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我们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的假设对呢?老师也同意通过实验去验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今天就先设计出实验方案。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假设(环境变明亮使鼠妇爬走)去验证。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根据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实验的设计: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2.
实验中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吗?还是改成是湿的土壤好?为什么?3.实验中每组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4.
是把鼠妇放进去就计数,还是静置几分钟待它脱离了刺激的影响后再计数?为什么?5.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额平均值老师进行点拨:1.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2.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什么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时练知识点讨论:结合课本19页的相关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下面一个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普遍的。出示蚯蚓图片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
有的学生说:环境就是空气清新,草本茂盛。有的还这样描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许多鲜花,有假山、有流水,环境非常优美。有同学意识到:到学校后,学校这个空间就构成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学生听课,总结环境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他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完成课时练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各组质疑解疑学生认真观察,合作讨论,找出答案1.
温度,阳光,其它的鱼,水草等2.对于小麦这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水、空气,还有蚜虫、七星瓢虫、蚯蚓、老鼠等
学生仿照老师句型造句:水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空气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光是影响小麦生存的环境因素学生试图分类总结各抒己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回答学生回答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学生各抒己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补充。学生根据所给问题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分组讨论总结分析讨论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思考,发表意见:1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2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3体现了捕食关系4
寄生关系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蚯蚓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知识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学生讨论,蚯蚓是怎么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总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通过这样的场景设计,突出环境的本质之一:“生存空间”。这样既能提醒不专心的同学回到课堂,又能将身边现象应用于课堂。通过这些例子突出: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一本质。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举出更好的例子,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明白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如何找出实验的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全面理解。对比各种关系,区别、对比,加深理解通过例子和举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小结
生物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改变,适应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我们周围的每一种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我们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当堂检测
完成课时练基础满分练
巩固当堂基础知识
作业
完成课时练提能抢分练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一个探究实验,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在课堂实现很难,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探究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本课堂设计避免了课堂活动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忽略生物学观点的形成这一突出问题。概念原理的建立绝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亲自的实践与体验,所以对于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都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自己感悟。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观点的建立。让学生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将环境意识深植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