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我的母亲课件(课件+音频朗读+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我的母亲课件(课件+音频朗读+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4 11:29:04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传记我的母亲6点击播放歌曲 母亲有这样一位母亲,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这位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1. 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写母亲的主要事件,并简洁母亲的性格。
2. 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难点)(重点)3.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情感。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xīng),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积极提倡白话文。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上卷)》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6岁被许配给胡适的父亲胡传,当时胡传已经48岁。婚后不久,胡传外出做官,到胡适三岁时,胡传病故,当时冯顺弟只有23岁,成了乡村大家族主母,她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这篇文章是胡适不惑之年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是为纪念母亲而作。传记的概念及分类 传记,指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也单称“传”。一般由别人记述,也有由自己记述的,称为“自传”。传记分为两类:一是历史性传记,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包括史传、经传、传略、年谱等,多属历史或学术著作;二是文学性传记,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 20世纪的中国文坛,胡适可谓是风云人物。他的人格魅力,源于自身的塑造和培养,而这恰恰又是在他父亲去世后,母亲身兼“慈母”“严父”“严师”三任的督导和教育的结果。胡母23岁守寡,所接管的家业已经失去往日的荣盛。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坚决履行丈夫遗嘱,对儿子胡适悉心教育,胡适13岁时,母亲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后来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胡适的母亲官费赴美留学。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恸欲绝的胡适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zhōu chuòchóushēng shùshù diàn文绉绉   绰号   佃户
筹备 笙 管束 庶野mán ( ) 眼yì( )
羞kuì( ) mó( )画 宽shù( )蛮翳愧摹恕匙:钥匙
汤匙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在“钥匙”这个词中读“shi”,除此之外读“chí”,指舀(yǎo)液体或粉末状物体的小勺。1.翳:
2.责罚:
3.气量:
4.质问: 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处罚。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也指容忍谦让的限度。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5.广漠:
6.管束:
7.文绉绉:广大空旷。
广漠、广阔辨析
同: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广大”的意思。
异:“广漠”指广大空旷而看不到边际,比“广阔”多了“空旷”的意思。“广阔”指广大宽阔。
例:(1)塞北荒原广漠无边,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人类的渺小。(2)多经历一些事情,你的视野会更加广阔,知识也会更加丰富。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导思1. 文中围绕母亲选取了哪些事情?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导思2: “我”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抒发了“我”什 么情感?母亲“我”关键词:
恩师慈母导思3. 除了母亲,文中还写了哪些人物?有何作用?侧面人物 导思4.文章采用了明线和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手法,想一想分别是哪两条线索?文章线索母亲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的母亲》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①-④):第二部分(5-12):交代“我”童年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极深远。1.“我”文绉绉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答案】①自身的原因:身体弱;②母亲的原
因:不准“我”和“野蛮”的孩子们乱跑乱跳;③社会的认同和期望:长辈调侃的话。2.作者描述戏剧班的往事有何作用?【答案】通过具体小事写出作者儿时少有的乐趣,也写出了作者对儿童时期游戏的怀念和对儿童时期缺少游戏生活的惋惜之情。3.母亲每天清早喊醒“我”的目的是什么?对“我”
有什么影响?【答案】一是对“我”进行做人的教育;二是催“我”去上早学。培养了“我”勤奋读书的好习惯。4.文章第9段开始介绍两位嫂子有何作用?【答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两位嫂子的性格特点,并以此衬托母亲宽容、善良的品性,为下文写母亲的忍让作铺垫。5.“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
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
家去闲谈。”句中的“实在”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实在”表示母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会到邻居家去“坐一会儿”或“闲
谈”,却不和两个嫂子吵,突出了母亲气量大、性子好的品性。如果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6.作者用什么手写母亲不受人格上的侮辱,有什么
作用?【答案】作者用对比手法写母亲不受人格上的侮辱。母亲为了捍卫人格尊严与五叔冲突与母亲对大哥、大嫂、二嫂的容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亲“刚气”的一面,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部分来自《点拨》对比作用分析法。对比手法的一般作用是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一般答题模式为:把……和……进行对比,突出……的特点(或形象),有利于揭示……的中心。本题应结合母亲的形象来作答。
7.母亲为什么能容忍两位儿媳的争闹,却不能容忍
五叔的侮辱?【答案】从辈分上讲,两位嫂子属于晚辈,母亲是长辈,而且两位嫂子的争闹属于家庭琐事,因而母亲选择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而五叔与母亲是平辈,更重要的是他的指责污人清白,涉及人格尊严的原则问题,所以母亲不能容忍。8.“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一句中的
“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混”字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与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相照应,表明母亲对
“我”的教益之大。9.体会文章结尾句中的三个“如果”的表达效果。【答案】三个“如果”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有口皆碑。表现了作者极不溢美、不自夸的谦虚品格,用平淡的语言深情地赞颂了母亲对自己良好品格的深远影响,讴歌了母亲的伟大。重难点小结 这两段文字写母亲的刚气,以及母亲对我的深远的影响。先写母亲对待五叔的侮辱,决不让步,让五叔当面认错赔罪,这表现了母亲正直刚烈的性格特点。最后一段是作者总写全文,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作者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很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1.【主题探究】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
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是作者在不惑之年写成的,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答案】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
情,这种感情蕴含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本身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将母亲心里的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一万分之一二”写出了母亲凄凉的生活2.【难点探究】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几乎没有直接
抒情的语句,这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景况,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其次,文章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自尊刚气管教儿子→严师慈母
当家主事→善良、温和、宽容、大度
保全人格→言传身教,影响深远,深切怀念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1.巧用对比塑造人物。
文章中对比是非常鲜明的。如: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又极其宽容;“我”犯错后对“我”处罚极严,对生病的“我”又关怀备至;对“我”的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时,又非常刚气,毫不马虎。通过对比,更鲜明地突出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及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刚气”的性格。2.写人叙事,寄寓褒贬;偶发议论,遂成哲理。
本文围绕母亲的美好品德选材组材,在对事件、人物质朴平淡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和评价。全文重在写人叙事,但也偶发议论,语言精辟,具有哲理性。
3.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本文语言直白、坦诚,有分寸感,毫无夸饰之辞,这正是胡适品性受母亲影响所致,同时也非常具有自传的语体特征。全文在叙事中饱含感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自古以来民间关于赞美母爱的俗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男不知娘辛苦,
养女点点报娘恩。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俗语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课件4张PPT。对“我”的管教:①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②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③“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舔“我”翳眼。作为后母当家之难:①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②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最让我感动的是舔作者的翳眼。
点拨:回答此题要通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再作归纳概括。
一、二、①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②“我”
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地责罚“我”。
三、示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
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
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刚”“从不知道”“坐了多久”寥寥几个词语,就把母
亲处理问题的方式交代清楚,同时也把母亲对我的要求、
管束之严、之高,表现了出来。1.“可算是”是“可说是”之意,说明作者小时候对游戏玩得极少,表现出了“我”小时候对游戏的渴望,同时也略带有一些遗憾。
2.“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了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除了肯定读书、写字的好处之外,也略带有一点对失去太多玩耍的遗憾。
3.“究竟”强调了母亲对“我”在品行方面的教育弥足珍贵,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4.“一丝一毫”“一点点”“都”这些词语都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突出了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胡适先生的谦逊的君子风范。
略。
五、我的母亲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理清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课时一
预习见《评价手册》自主梳理部分
导入
作者简介:
胡适, 、学者,字 ,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
(三)读准字音: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 嬉戏( ) 佃户( )
吹笙( ) 摹画( )?眼翳( )? 舔去( )?侮辱( )?
掷铜钱( ) 穈先生(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 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再接下来写 。
(五)阅读探究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3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六)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课时二
(一)导入
听写词语

(二)朗读体会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1教育网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21cnjy.com

(三)研读分析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学生抓住平实的语言,朴素的细节,分析母亲的形象
例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 。www.21-cn-jy.com
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
母亲 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 。2·1·c·n·j·y
(四)分析探讨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五)比较欣赏
1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21·cn·jy·com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的母亲 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或《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21·cn·jy·com
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感受伟大而又温馨的母爱,同时,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www.21-cn-jy.com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是家中第一个女儿。贫困的生活使冯顺弟学会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贤惠。16岁那年,成了胡传(胡适的父亲)的填房。第三年冬天生下了胡适。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胡传病死在厦门任上。虚岁23的冯顺地带着小胡适在胡家“一少年做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度过了23年漫长而痛苦的寡居生活。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并划记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21教育网
五、学习课文内容
1、思考:(1)请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 海求学1917年,19岁的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1917年7月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21cnjy.com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其母对他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www-2-1-cnjy-com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21*cnjy*com
师生共同明确,板书: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感谢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2、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 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出处:21教育名师】
七、布置作业 :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管束 责罚 气量 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21·世纪*教育网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2-1-c-n-j-y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6、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三、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四、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1·c·n·j·y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五、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六、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来源:21cnj*y.co*m】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七、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献给母亲的诗》
又如:通过欣赏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懂你》等,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21*cnjy*com
八、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版权所有:21教育】
九、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附:
献给母亲的诗
海涅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
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
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
可爱,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
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
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
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
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
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