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上22《美丽的北海公园》习题(含答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三上22《美丽的北海公园》习题(含答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4 16:20:59

文档简介

《美丽的北海公园》教案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qióng
dǒo
cāng
sōng
cuì
bǎi
gōng
diàn
miào

tíng
tái
lóu


)(
)(
)(

2.填合适的词语

)的建筑

)的护栏

)的石桥

)的景点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雄壮而伟大。(

(2)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出名。(

二、综合题
1.辨字组词。
即(

怜(

陶(

暑(

既(

吟(

淘(

著(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钧(  )发 (  )(  )动听 
(  )然大(  )
(  )临(  )境
 
3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字或词

 
)的祖国

 
)地逃跑
一(
 
)邮票
累得(
 

4.试一试你运用语言诉能力怎样吧!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小女孩的树种不多,(
 
)都是她精心挑选的。
(2)(
 
)你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
)应该下苦功夫。
三、提高题
①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
②清代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100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
③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车登山,一到半山腰,就看到车窗外(弥漫
缠绕)着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阻挡
遮挡)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④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⑤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千姿百态。
⑥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原来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水汽一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1.在第3自然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庐山云雾具有


的特点。
3.短文第3、4、5自然段,分别写了


这三个地方的云雾。
4.清代的那位学者恨不得“餐云”、“眠云”,是因为(

A.庐山的云雾特别好吃,好睡,有医疗保健效果。
B.他过于痴迷,乃至有点神经失常了。
C.他非常喜欢庐山云雾,希望能朝夕共处,一刻不离。
D.他要在吃饭、睡眠时研究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
5.第5自然段在描写时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比喻句?摘抄:
6.读短文,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些写庐山的诗句,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琼岛
苍松翠柏
宫殿庙宇
亭台楼阁
2.(各式各样)的建筑
(牢固)的护栏
(曲折)的石桥
(数不胜数)的景点
3.(1)雄伟
(2)举世闻名
二、综合题
1.即(即使)
怜(可怜)
陶(陶瓷)
暑(暑假)
既(既然)
吟(呻吟)
淘(淘气)
著(著名)
2.(千)钧(一)发 (悦)(耳)动听 
(庞)然大(  )
(身)临(其)境
 
3
.(亲爱)的祖国
(敏捷)地逃跑
一(枚)邮票
累得(心慌)
4.(1)(虽然)小女孩的树种不多,(但是)都是她精心挑选的。
(2)(如果)你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就)应该下苦功夫。
三、提高题
1.(弥漫
)着浓雾
(遮挡)住了万般秀色
2.庐山云雾具有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壮观的特点。
3.短文第3、4、5自然段,分别写了半山腰、山镇牯岭、山顶这三个地方的云雾。
4.C
5.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美丽的北海公园》习题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cháng
láng
duǎn
qiáo
guài
shí

dòng
dào
yǐng
kāi
kuò

)(
)(
)(

2.完善词语
各(
)各(

闻(
)世(


)翠(
)柏
亭(
)楼(


)不(
)数

)墨(
)砚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新奇,跟平常的不同。(

(2)多的数不过来。(

二、综合题
1.组词。
幻(

篇(

核(

幼(

遍(

该(

2.把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1)王老师把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奥
深刻),对大家启发很大。
(2)那块石碑的字迹依然(清晰
清楚),很容易辨认。
3.句子练习。
(1)大家接待客人。(扩句)
(2)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修改病句)
(3)我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份试卷。(改成“把”字句)
三、提高题
①竹,是极平凡的,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②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材料;竹皮可编制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③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④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⑤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⑥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⑦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⑧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⑨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⑩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中的“息”应为第

)种解释。
2.竹子的用途有(
),
所以作者把翠竹比作

)。
3.文中的“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4.短文重点写了竹子的(
)。
A.用途
B.顽强的生命力
C.用途和顽强的生命力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句子。
6.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改为陈述句:
(2)“这种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长廊短桥
怪石奇洞
倒影
开阔
2.各(式)各(样)
闻(名)世(界)
(苍)翠(松)柏
亭(台)楼(阁)
(数)不(胜)数
(笔)墨(纸)砚
3.(1)别致
(2)数不胜数
二、综合题
1.幻(幻想)
篇(一篇)
核(核桃)
幼(幼儿)
遍(遍地)
该(应该)
2.(1)深刻
(2)清晰
3.
(1)大家热情的接待远方的客人。
(2)我们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
(3)我认认真真地把这份试卷完成了。
三、提高题
1.A
2.竹子的用途有(②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材料;竹皮可编制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所以作者把翠竹比作
(绿色的宝矿)。
3.文中的“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4.B
5.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6.(1)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2)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