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离子
【学习目标】
通过讨论能概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能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材扫描】
板块1: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这是重点)
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如图所示:
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
8个(He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
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
较少(1~3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原子
较多(4~7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警示:
(1)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8个,当为8个(或只有1个电子层时且电子数为2)电子时,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当大于4个时,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当小于4个时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板块2:离子的形成(这是难点)
详解:
我们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有趋于相对稳定的趋势,当条件成熟时会得失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SO42-、OH-。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如Na+、Mg2+
(2)分类: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如Cl-、NO3-
(3)离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
粒子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OH-
联
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警示: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由于得失电子形成的。
(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离子的种类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小试身手】
1、离子的形成:
(1)离子:
。
其中:
叫做阳离子。
如:
。
叫做阴离子。
如:
。
(2)离子化合物:
。
(3)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
,然后将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
,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省略不写。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决定。
5、构成物质的粒子:
、
、
。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
);金属(如:
);少数固态非金属(如:
)。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气体分子(如:
);多原子共价化合物(如:
)。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
)。
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
;b、
。
(2)联系:
当原子失去电子后就成为
,得到电子后成为
。
【典例精析】
例1: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
A.
26
B.
56
C.
82
D.
86
例2: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111
D.161
C.50
D.272
例3: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
三者几乎质量相等
D.
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例4:原子变成离子,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核外电子的排布
B.
原子的核电荷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电子层数
例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
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属于金属元素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D.
不同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同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或等于4个,一般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
D.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似的阴离子
【课堂练习】
1.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
)
A.原子不能得失电子
B.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
C.原子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D.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有关,特别是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元素属于(
)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无法确定
4.某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
A.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5.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
)
A.H
B.He
C.H+
D.Li+
6.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7.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8.下面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元素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所有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
C.金属、非金属失得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
D.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10.某元素R,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x,原子核内中子数为y,则离子R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x-y-2
B.x-y+2
C.x-y
D.y-2
11.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
)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
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12.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做出的判断是(
)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均正确
D.两者均错误
13.下列表示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镁—Mg
B.镁离子—Mg+2
C.硫离子—S-2
D.硅—Si
14.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既不失也不得电子
15.A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列,则B元素核电荷数用z,m,n来表示应为(
)
A.z+n-m
B.z-m-n
C.z+m-n
D.z+m+n
16.某微粒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该微粒不显电性,并且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变成B、C两种微粒,而化学变化不能使B、C微粒再分,则A微粒叫_______________,B、C微粒叫_______________。
17.Fe,Fe2+,Fe3+三种微粒,它们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数;不同的____________数。因而在化学反应中三种微粒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_。
18.某微粒A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此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某微粒B的结构示意图是,A、B两微粒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属于同种____________。
19.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
(1)A—E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
20.某微粒子结构示意图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该粒子为中性,则X=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若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
2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___个电子。
(2)H3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
(3)构成H3分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失电子
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