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佳木斯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孙秀萍王海燕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刷”,后者属于“诗”,我
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
“诗”的分别呢 如杲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
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
其所以异也。”
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
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是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
《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
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
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
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
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
《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
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
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能
反映出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刷》最初发现时,曾引
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作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
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
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贲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