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八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请同学们务必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在其他地方不计成绩。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与答题纸分开交
第I卷(选择题 共12小题,共24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guān) 罗绮(qǐ) 顷刻(qǐnɡ) 残羹冷炙(zhì)
B.嫡亲(dí) 自诩(yǔ) 敕造(chì) 间或一轮 ( jiān)
C.懵懂(měnɡ) 咀嚼(jué) 埋怨(mái) 不更事 (jīng)
D.赋予(yú) 憔悴(qiáo) 吞噬(shì) 汗涔涔 (chén)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湮没 萧瑟 寒喧 孽根祸胎
B.弥补 杜撰 苍茫 官冕堂皇
C.谛听 陨落 形骸 没精打采
D.荸荠 暮蔼 默契 阆苑奇葩
3、依次填入下列各 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实在是家里太脏、太乱,不敢让你们 寒舍。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 暴利。
③这家医院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许多重病、疑难病患者都愿意到这里 。
④常言道:“ ”一个人再聪明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终将一事无成。
A 光临 牟取 就诊 孤掌难鸣 B、光顾 牟取 应诊 孤掌难鸣
C.光临 谋取 就诊 一个巴掌拍不响 D.光顾 谋取 应诊 一个巴掌拍不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C.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21*cnjy*com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另类”思想更应该充分的宽容和鼓励,从而为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抒写空间。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如果中国不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语文学习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加强综合性测试无疑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6、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B.《红楼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7.“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8.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选自《师旷论学》)
注:炳烛,点燃蜡烛; 昧,指在黑暗中。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吾尝跂而望矣利: 跂:踮起脚尖
B.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用作动词,游水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寡人之于国也
B. 请以战喻 輮以为轮
C. 蟹六跪而二螯 且秦强而赵弱
D. 或因寄所托 不如因善遇之
11、下列句子中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句(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亦将有感于斯文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师旷所讲的“学”,强调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www.21-cn-jy.com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师旷认为,老年学习的效果比青少年好。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第Ⅱ卷(96分)
四、古诗文鉴赏(20分)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4.默写填空(共10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一去紫台连朔漠, 。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 ,此时无声胜有声。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5、对这首诗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有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21cnjy.com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诱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诱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17、李商隐《马嵬》一诗主题上有何新意?(1分)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江南无雪》,完成18~21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出处:21教育名师】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版权所有:21教育】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21教育网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2·1·c·n·j·y
C.文中说莲池老人是个“有功夫”的人。这里的“功夫”指的是莲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觉与听觉。
D.莲池老人在“堆坟头”后又“平坟头”,是因为“堆坟头”一事影响得他不能正常地工作,只有“平坟头”才能让自己正常工作。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我和莲池老人交谈时真诚的态度,表达出我对老人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19、文章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0、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4分)
答:
六、语言运用(共6分)
22、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②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
③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
④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21·cn·jy·com
⑤《红楼梦》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答: 2-1-c-n-j-y
23、 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哲人、诗人歌咏的对象。阅读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4分)
示例: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
(1)
(2)
七、作文(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可以用理智战胜感情”;有人说是“遇事有主见”;有人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我”;有人说是“善于给予爱”;有人说是“善于否定自己”。
根据上面的材料,对于“成熟的标志”你是如何看得呢?谈谈你对成熟的理解。
要求:①对成熟的标志可就材料所提供的几种看法作出选择,也可另立观点。
②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观点要正确、鲜明。
③书写要清晰工整,不少于700字。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测试题答案
1、A(B自诩xǔ 间或一轮jiàn C埋mán怨 不更事 gēng D赋予yǔ 汗涔涔 cén )
2.C(寒暄 冠冕堂皇 暮霭)
3、A(“光临”,称宾客来到;“光顾”,一般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牟取”,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含贬义;“谋取”,中性词,想办法获取。就诊:指就医,病人到医生那里请他诊治疾病,不能带宾语;应诊:接受病人,给予治疗。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指矛盾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
4、B (身无长物:指贫穷)
5、D(A成分残缺,“应该”后加上“予以”,“为他们”后应加上“创造”。B重复杂糅。删去“不足”和“不当”。C搭配不当,“缓解……负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解析:D项,文中着力描写了凤姐、黛玉、宝玉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当属详写,而对王夫人没有作详细描写。所谓虚写,即侧面描写,它与实写(正面描写)是相对的。
答案:D
7、、解析:肖像描写包括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服饰,高雅华贵,暗示她的身份地位、她的贪婪俗气。“丹凤眼”“柳叶眉”写出她俏丽和清秀的外表,“三角眼”“吊梢眉”则透露出刁钻和狡黠的性格特征。这里应该是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8、解析:D项中“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的连续发问,只是问并不要求回答,看似体现了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对黛玉大献殷勤,而实际上是她在贾母面前讨好贾母,依此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也是给林黛玉一个下马威。因此D项理解不正确。21*cnjy*com
答案:D
9、A(“跂”应该解释为“踮起脚后跟“
10、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对于;B项,介词,用介词,把;D项,随着、就着 / 副词 趁机
11、A
12、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老年好学效果比青少年好”错)
13、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3)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
14、略
15、剖析:C项中“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参考答案:C
16、剖析:A项中应为: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
参考答案:A
17、答案:该诗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明皇,指斥他的荒淫误国,虚伪自私。
18、解析 A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不确切。D项,文中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并没有说“影响得他不能正常工作”。
答案 BE
19.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20、答案 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简析 略
21、答案 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
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②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
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
①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莲池老人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②选材典型,撷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突显人物性格;③语言纯净有昧,很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来源:21cnj*y.co*m】
22答案:⑤②③①④ (2分)
23、(4分)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www-2-1-cnjy-com
漫步西湖,白居易喜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留下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评分:每句作者、诗句各1分。只要符合所给的情境,引用的诗句及其作者不限。)
24、(5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