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4
世界的气候
七年级上册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4.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目标展示
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预习导学
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
预习导学
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柯本气候分类
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5
个气候带。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柯本(1846—1940)
预习导学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
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
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综合该地冷热和干
湿的状况,归纳该
地气候特征:冬季
温和多雨,夏季炎
热干燥。
读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一地的干湿
状况。
该地降水量12、1、
2
月在100mm
以
上,
6、7、8
月在
30mm
以下。由此
得出:该地冬季多
雨,夏季少雨。
探究活动一: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互动探究
冷热状况
干湿状况
气候特征
A地
冬季温和
夏季不热
全年湿润
全年温和湿润
B地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冬季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二:在纬度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三:在海陆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四:如何描述气候的特征?
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互动探究
温带的气候类型
互动探究
寒带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降水较少。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五:气候的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互动探究
海陆分布因素
互动探究
地形因素: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六: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互动探究
阿拉伯长袍
中国藏袍
互动探究
世界各地不同的房屋建筑
互动探究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差异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热带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分布
温带的气候
寒带的气候
纬度位置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地形
总结延伸3.4
世界的气候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2、预习要点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达标练习
(1)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2)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3)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
C.1000毫米左右
D.2000毫米左右
(4)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5)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6)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甲地气候类型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在 沿岸,其气候特点是 。乙地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地区在 ,其气候特点是 。
(8)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 ,其气候特点是 。丁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 ,其气候特点是 。造成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9)在丁气候区的高山地带有白雪皑皑的景观,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差异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热带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分布
温带的气候
寒带的气候
纬度位置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地形
2、问题展示
(1)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在纬度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3)在海陆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4)如何描述气候的特征?
(5)气候的影响因素?
(6)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3、方法总结
(1)判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2)
(3)
(4)
(5)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6)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4、拓展交流
(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2)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3)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4)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是(
)
A.各月干燥,雨量很少
B.各月湿润,雨量很多
C.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D.各月温暖,雨量较多
(5)既有热带气候,又有温带和寒带气候分布的大洲有(
)
A.亚洲和北美洲
B.欧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6)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同纬度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影响
D.气温影响
(7)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
面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8)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候变暖 B.降雪量减少 C.日照时间增加 D.板块运动加剧
(9)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生活习惯
D.地形因素
(10)古书《晏子春秋》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阅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_______。
(1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_______。
(1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_______。
(1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______________。
(15)该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达标练习
(1)C
(2)D
(3)D
(4)C
(5)A
(6)C
(7)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非洲
全年炎热干燥
(8)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内部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海陆位置
(9)地形因素
二.拓展交流
(1)B
(2)D
(3)D
(4)C
(5)A
(6)A
(7)D
(8)A?(9)B?(10)C
(11)约-30℃,1月
(12)约-72℃,7月
(13)42℃
(14)该地终年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15)南半球,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3.4
世界的气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4.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教师)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教师)同样是夏季,造成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探究活动一】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课件展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作答)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因为呈现的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因此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3)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
课件展示:
(教师)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两地气候特征?并说说分析的理由。
(学生活动)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这些气候特征的描述,联系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的知识,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有冷热、干湿的差异,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都分布在哪里?有没有规律呢?
【探究活动二】在纬度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低纬地区分布着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分布着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探究活动三】在海陆位置上气候有何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中纬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贴在黑板上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该小组介绍经验。
【探究活动四】如何描述气候的特征?
课件展示:热带四种气候
(教师)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老师启发点拨,让学生认识规律。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填写表格。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探究活动五】:气候的影响因素?
课件展示:
(教师)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纬度位置)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教师)总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纬度不同,各地的气候就有所不同,那么,纬度相同,气候是不是就相同了呢?
(教师)各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可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海陆位置不同)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教师)总结:纬度位置差异不大,景观差异如此之大是因为海陆位置不同,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课件展示:
(教师)各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可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海陆位置不同)
(学生活动)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教师)总结: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必然与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探究活动六】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课件展示:
(教师)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小组看图讨论,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
(教师)老师启发、点拨主要从衣着、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入手,让学生理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差异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热带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分布
温带的气候
寒带的气候
纬度位置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地形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3.4
世界的气候
一、基础知识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风和雨
B.云和雾
C.气温和降水
D.天气和气温
2.“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显得生机盎然。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是下面四种热带气候分布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读“亚欧大陆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A→B→C→D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某地气候资料。回答4~5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
25.5
26
27
27.3
28
29.8
29
28.2
28
27
27.6
降水量(mm)
200
196
180
165
170
168
165
170
180
175
260
300
4.此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寒带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下列民居中,与此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窑洞
D.竹楼
6.“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下列选项中分别表述济南和伦敦气候特征的是( )
①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图反映了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变化规律,形成该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自西向东( )
A.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纬度越来越高
C.太阳光热逐渐减弱
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下面是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8~9题。
8.四地中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特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地中的某地,农业生产在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根据下图分析判断,该地位于( )
A.赤道地带
B.30°N~40°N的大陆东岸
C.30°N~40°N的大陆西岸
D.30°S~40°S的大陆西岸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女儿》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信息,率领探险队乘坐“邓肯号”漂洋过海,到达南美洲37°S附近,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回答11~12题。
11.“邓肯号”于1864年8月离开英国格拉斯哥,横渡大西洋,绕过麦哲伦海峡……此后多天在沿南美南端西海岸(40°S以南)北航的过程中,发现沿岸地区的天气和出发地英国相类似。该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2.探险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救行动,途经①、②、③、④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途中可能遇到干涸盐湖、遭受缺水煎熬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3.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读出7~12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填在表中。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
9
13
16
19
23
降水(毫米)
75
92
89
60
58
43
(2)根据表中1~6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补充完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3)概括这种气候类型最显著的特征是 。
(4)根据生活体验,比较这种气候类型与北京气候的差异是 。
1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模拟湿润气候的形成条件”实践活动。
工具材料:三只小塑料杯、少量干燥的沙子、少量清水……
实践步骤:①在两只小塑料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另一只杯子装入等量的沙子。②在每只杯口盖上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用橡皮筋扎紧。③把一只水杯A和沙杯B放在阳光下,另一只水杯C放在阴凉处。④15分钟后,观察A、B、C三只杯子发生的变化。
(1)工具材料中还要补充的工具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④中,观察A、B、C三只杯子,塑料薄膜上有明显小水珠的是________,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湿润气候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A
D
C
A
D
A
C
D
C
二、综合运用
13.(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8
25
22
18
12
6
降水(毫米)
10
30
56
130
124
94
(2)
(3)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此处冬季多雨,北京夏季多雨;此处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北京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14.(1)塑料薄膜、橡皮筋
(2)A
B、C
(3)充足的水源和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