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1
【教学目标】
1.学习写好带有提手旁和反犬旁的字。
2.通过比较和模仿,学习将句子说具体,说生动,练习说比喻句。
3.朗读并背诵诗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能主动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
使用钢笔,正确、熟练而且美观地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将句子说具体,说生动。
【教具学具】
教具:音乐《快乐的牧童》。
学具:每人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照;《课时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综合实践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活动1》,活动分为万花筒、百宝箱、大舞台三个内容。
一、万花筒。
1.万花筒,转转转,万花筒里有发现。
(1)首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组汉字,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每一组字都是表示手部的动作,第二组字都与动物有关。)
第一组:捧
投
提
第二组:狂
狗
猴
(2)指名说这两组字的特点。(每组字的部首相同)
(3)观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发现书写规律。
(写这两组字时都是左窄右宽。写提手旁的字的时候,竖钩要与竖中线平行,竖稍长点,提要写得短而有劲,起笔重,落笔轻。写反犬旁时要注意两撇要短一点,第二撇从弯钩处起笔;写弯钩时要长一点。)
(4)示范书写提手旁、反犬旁。
(5)学生在书本上临摹或书写。
2.比较句子,学习将句子说具体,说生动。
(1)指名读对话框中女孩的话,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自由选读一组句子,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加颗星,并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句子,并引导学生体会句中“不动声色”“注视”“独自”“活蹦乱跳”这些词语的好处。
(4)教师小结:如果能在句子里加上一些好的词语,就能让句子更具体,表达更准确。请同学们尝试把下列句子说具体。
(
)的风筝在(
)的天空(
)地飞。
(
)的阳光下,泡泡闪着(
)的光芒。
3.展开想象,练说比喻句。
(1)读读书上的两个比喻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
(3)请大家想象生活中人们有些什么动作,这些动作像什么?
(4)仿说比喻句。(比喻人的、比喻物的都可以)
二、百宝箱。
1.这首诗的题目叫《所见》,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个放牛娃捕蝉时的画面。
2.配乐范读《所见》,激发兴趣。
3.小结:短短二十个把字,就把一位放牛捉蝉的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画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试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4.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诗,并正音,要求读得正确,有节奏。
5.自由说说,通过诵读,你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
6.指导朗读,背诵。
(先熟悉诗句,可以教师说诗意,学生读相应的诗句,帮助理解诗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音乐中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三、大舞台。
1.读书上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安排活动:同学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分六人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照片时的故事,试着给照片配上说明,然后推荐一两张照片参加评选。设“明星照”“最酷的照片”“最有意思的照片”“精彩瞬间”“幸福之家”几个奖项。
3.组内交流,说说照片中的故事,然后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来介绍相片上的故事。
4.推荐代表上台来,讲述照片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5.选优秀照片,授予各类奖项。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万花筒”时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互相说说。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个人探究发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我带鼓励学生自己说句子,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