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蓄(chǔ)
害羞(xiū)
看护(kān)
B.水藻(zǎo)
垂柳(chuí)
宽敞(chǎnɡ)
C.暖和(huo)
绿萍(pínɡ)
着落(zháo)
D.狭窄(zhǎi)
发髻(jì)
镶边(xiānɡ)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改为
(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改为
3.选词填空。
(1)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
(A.响亮 B.晴朗 C.响晴)的。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A.唤醒 B.叫醒 C.吵醒)。
(3)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
(A.慈善 B.和善 C.慈祥)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
(A.秀美 B.秀气 C.清秀)!
4.选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5.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搜集古诗词】老舍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对济南情有独钟。你能分别写出一句描写冬天和描写济南的诗句吗
答:
(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的足迹,设计一段导游词。
答:
(3)【拟写宣传语】首届济南泉水节将于2013年8月下旬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6~9题。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8.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雪后小山的 找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9.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文章,回答10~13题。
南方的冬天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地呼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微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这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地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选自《经典美文选摘》2013年第2期)
10.请你在文中找出词语概括南方冬天的特点,并说出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
答:
12.文中的语言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答:
1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作者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如雪景是静物,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静静的雪“动”了起来,这种写法叫静物动写。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静物动写的写法写一段静物描写。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贮”应读zhù;B项中的“敞”应读chɑnɡ;C项中的“着”应读zhuó。
2.答案:蓝 篮
(2)答案:默 墨
3.答案:(1)C
(2)A
(3)A
(4)B
4.【解析】选A。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1)答案(示例):描写冬天: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任选其一即可)
描写济南:①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李白《昔我游齐都》 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 ③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顾炎武《济南二首》(任选其一即可)
(2)答案(示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看到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里的水藻很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啊!
(3)答案(示例):感恩泉城,幸福济南。
泉水嘉年华,济南邀天下。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雪后的山景。
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7.答案: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首先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据此可知是空间顺序。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层次感。
答案: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样写有层次地描写了雪色、雪光、雪态。使读者不仅领略到雪的外在美,更能感受到雪的神韵,即内在美。
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用语气词“吧”及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雪后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答案:最后一句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南方冬天的特点可以从“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等语句中筛选词语作答;结合全文可以体会出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极度失望、厌倦之情。
答案:萧条。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极度失望、厌倦之情。
11.【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南方的冬天和北国的冬天形成对比,突出南方的冬天的特点。
答案:为了与南方的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北国冬天的壮美来突出南方冬天的死寂、萧条和了无生机。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可以找修辞句、情感句、哲理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语句: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皮的了无生机。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把握。结合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示例):不同意。虽然去掉后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但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希望,使全文的感情基调由灰暗走向光明,能给人以信心。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14.答案(示例):妈妈给弟弟买来一个布玩具——一只好看的青蛙。它披着绿色的衣裳,黑色斑纹,腹部呈乳白色,栩栩如生。只见这只青蛙高昂着头,张开宽大的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像在仔细地寻找食物。它前腿伸开,后腿蹲着,活像守护庄稼的神兵。(共22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学习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济南介绍
山东省省会。风景宜人,以泉水著名,据记载,全城有名泉72眼,所以济南有“泉城”之称。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著名佛教名山,主峰285米。古称历山,隋代开凿石佛后,始称千佛山。山上有唐代古刹兴国寺,寺后千佛崖上有隋代的六十余尊佛。层峦叠嶂,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作者简介: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注
音
济南(
)着落(
)
宽敞(
)贮蓄(
)
澄清(
)暖和(
)
发髻(
)水藻(
)
看护
(
)
薄雪
(
)
Jǐ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báo
kān
解释词语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这里指温和,合乎人心意
——很明亮
响亮
慈善
秀气
——清秀,这里指美丽而柔弱
响晴
——(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
——假若
贮蓄
——存放、储藏
空灵
——灵活而不可捉摸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大明湖、千佛山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
南
的
山
济南风景一:千佛山
济
南
的
水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济南风景二:
趵突泉
济南风景三: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A.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B.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C.冬天,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冬天,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思议说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宝地
B.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对比
A.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读思议说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温暖
秀气
淡雅
冬天,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读思议说
冬天,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绿
清
空灵的蓝水晶
小
结
作者谋篇布局井然有序。首先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的天气“温晴”这一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接着通过对三幅山景图和对水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
温晴
赞济南冬天之美,抒作者喜爱之情
宝地
巩固复习: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四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温晴
北平
伦敦
热带
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盖的小山
城外远山
澄清碧绿的水
伦敦冬天难见日,北平冬天总刮风。
四围小山像摇篮,济南冬天是响晴。
梦里不识冷滋味,直疑春天将来到。
雪压矮松愈青黑,树顶白髻看护妇。
身着花衣露肌肤,夕阳照耀害了羞。
房顶白雪似水墨,秀气小山愈发美。
水不结冰冒热气,天晴藻绿柳照影。
蓝天映水蓝水晶,黄草山映红屋顶。
冬天济南像童话,济南冬天最温情。(共19张PPT)
2.《济南的冬天》复习
jǐ
zhe
kān
báo
藻
贮
澄
jì
líng
2.据义填词
(1)________
:(天空)晴朗无云。
(2)
________:安静而舒适。
(3)________:灵活而不可捉摸。
(4)
________: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便。
响晴
安适
空灵
秀气
3.文学、文体常识
《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北京人。他是我国
___代著名的
_____、______
。主要作品有小说《
________》《________》,话剧《
_____》《
________》等。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
作家
戏剧家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茶馆
龙须沟
A
A
①它们:_____________
②你们:_____________
③他们:_____________
④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圈小山。
济南的人们。
济南的人们。
指上边所说的人们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春天到来后山青草绿的景象。
本文写济南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是个理想的境界。因而写济南的景物,就处处和这种境界相协调,把山坡上的小村庄和房顶上的雪都说“卧”着,恰当地表达出一种安适而宁静的氛围。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把水写得脉脉含情,要用自己的身体助长“绿的精神”,(蓬勃生机),容光焕发。垂柳像人一样爱美。
(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
5.全文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方式来写的?试简析。
温晴
总分式
第1自然段先用对比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暖和安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突出其秀美;城外远山,突出其淡雅;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暖、清、绿、亮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小雪后的山色。
7.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
8.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究竟“妙”在哪里?
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9.“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顶”字用得好,为什么?
“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白雪的位置和形状。
10.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一、积累运用
1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主管理、自觉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B
12.小明为了解济南,到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他搜集到一副对联,但他总觉得这副对联的下联有点问题。下面就是这副对联,你能帮他修改一下吗?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一城山色湖半城
你修改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山色半城湖
13.老舍笔下的济南的水真清啊,就连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如今济南的水,风光不再依旧,水面上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了让济南的水找回昔日的容颜,济南市政府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不超过20个字)
示例:①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②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澈见底。③让我们共同为美丽的鱼儿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
二、类文阅读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4.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15.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16.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17.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18.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高分锦囊
赏析句子的方法〈二〉(见17题)
【答题技巧】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⒍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⒎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⒏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⒐反复:是一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般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主要作用是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思路点拨】(1)点明何种修辞;(注意有时运用的修辞不止一种)(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后两点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答)
高分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