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两袖清风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12个生字。理解“清廉、行贿、搜刮、不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反问句。
3.体会于谦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要留清白在人间”与“两袖清风”的意思;改写反问句。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师:设疑促思,点拨。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于谦的诗《石灰吟》。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
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3.板书课题:两袖清风
4.借题激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认识新字。
(2)认清字形。
(3)理解生词,不理解词在边上做好记号。
(4)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生字。
(1)同桌互相测试对方生字的认识情况。
“等”的韵母是后鼻音,“纱”的声母是巧舌音。
(2)写一写。
◇“骨”:第三画是横折,第六画是竖,不是竖撇;
◇“谦”:第二画是横折提,一笔连写,第七画是横,右边出头;
◇“考”:第六画是竖折折钩,一笔连写,上边不出头。
出示词语:
为官清廉
乌纱帽
行贿
粉身碎骨
贪官
钱财
应该
轮到
俸禄
(3)小老师“开火车”领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准“财”、“纱”。
3.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与古诗有直接联系的句段,画出。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于谦一生为官清廉,有着高尚的情操,《石灰吟》就是他人品真实的写照,他写《石灰吟》也就是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与立场。我们一起来好好读一读这首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
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骨碎身全不惧怕,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教师小结:诗人借石灰表达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6.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反问句;
2.了解于谦不向上司送礼、行贿的事迹,体会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石灰吟》。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于谦十个为官清廉的人。带着上节课的问题学习课文,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是个为官清廉的人?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进京前,于谦和贪官所作的准备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并画出相关内容。课件出示有关词句
贪官 进京为保乌纱、行贿
于谦 进京百姓疾苦、治理计划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对比,充分体会于谦的高尚无私。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2.分小组读于谦和贪官所作不同准备的句子。
3.“乌纱帽”原来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三、学习课文3——10自然段
1.于谦不肯带东西去行贿,他的手下是怎么说的?于谦又是怎样说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3.重点理解于谦与手下人的几次对话。
(1)自由读。
(2)分角色读。
(3)学习反问句:“大人,你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给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组句子。
大人,你什么东西都不带,是不是的?
大人,你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教师小结:用反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感情更强烈,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
(4)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
我不能拿它去讨好上司。
课件出示句子表达了于谦坚定的立场。
A、品味于谦的语言,理解于谦的高尚。
B、再读对话,小组分角色读,评读。
四、理解课题,了解人物特点
1.课文通过这件事可以反映于谦有哪些优秀品质?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课文为什么要以“两袖清风”为题?
(教师解释“两袖”:古代的袖袍特别宽大,里面有口袋可以用来装东西)
课件出示古代人着装的图片。
学生看看自己的衣袖中有什么?衣袖中除了清风,别无所有。
“两袖清风”是形容为官清正廉明,以“两袖清风”为题可以反映出于谦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崇高品质。
五、拓展延伸
1.历史上还有不少像于谦这样的人物,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包青天、焦裕禄)课件出示人物画像
2.找找于谦写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体会于谦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优秀品质。课件出示于谦写的诗、词。
【板书设计】
11
两袖清风
贪官进京
于谦进京
“搜刮”、“行贿”
记百姓疾苦、要求
讨好、巴结
治理方法
为保乌纱
两袖清风、刚正不阿
【教学反思】
《两袖清风》这篇课文讲的是于谦做官清廉的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于谦清白做人清白为官的高尚情操。由于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积累,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让读与思相结合。
在教学《两袖清风》时,我让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先要求学生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再通过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于谦和手下的对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衣袖里面有什么,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