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4.3平面镜成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4.3平面镜成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26 01: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反射定律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是反射定律的深化和延伸,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科研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学习,可巩固光的反射,同时又为学习光的折射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么形成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经历一次探究活动,采用自己动手,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作图,多媒体演示,巩固光的反射定律,理解虚像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从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结合实验,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验结论相结合,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启发学生重视理论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平面镜的了解,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物理是有用的,物理的前景是广阔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虚像的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
玻璃板
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
白纸
火柴
刻度尺
学生用:玻璃板
相同的棋子两支
火柴
8k白纸一张
平面镜
刻度尺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
实验分析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法
作图法
六、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镜中迷宫的画面,再照一下镜子,从而提出问题,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像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探究平面镜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教师板书:
平面镜成像
【讲授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
(师生互动)
教师: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笔、小刀、自己在平面镜中成都像,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学生:像与物大小一样。
学生,近处像物一样大,远处物大像小。
学生:物体离平面镜近,像也近,物体离平面镜远,像也远。
学生。。。。。。
教师:老师要提醒大家,有时只凭观察是有误差的,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思考一下,能不能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像物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生讨论)
教师: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实验交流。
小组长做实验边讲边做,其他同学配合:
照下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8k的白纸,用两个棋子架起一块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
2、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3、把一支棋子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4、再拿另一支棋子,树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棋子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棋子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改变棋子与镜面的距离,重做实验。
6、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棋子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列表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7、棋子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需注意的事项:
1、玻璃板要稳定地垂直于水平面。
2、棋子像的位置: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棋子和像完全重合为止。
(学生按步骤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利用我的器材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器材和你们有什么不同?我用的是
学生: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学生:观看学生代表做实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师生:把实验数据在投影下展示,总结存在问题。
老师:通过自己做实验和看同学演示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学生: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学生……
老师:很好,你们的表达能力也很强,能把像物的关系说清楚。你们再考虑一下,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学生:大小相等,因为我们用的是两支完全一样的棋子和蜡烛。
学生……
(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当;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完成探究活动,突破本节重点)
这样设计,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分析总结,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能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
(二)虚像
教师: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利用学过的反射定律作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s',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教师:下面,同学们在纸上做
发出的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学生:很快做出来。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学生: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不能相交;当眼镜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镜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发出的。
教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教师展示多媒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教师边讲解边做图)
教师: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s',所以s'叫做虚像。通过做图我们看到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完全一致,真实的光线并没有到达s'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生动的让学生看到成像光路,并对比小孔成像的光路,让学生体会真实光线的交点为实像,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虚像。
(突破难点,完成目标。)
这样设计,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启发学生重视理论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1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2
A′
O′是AO在镜中的像,画出下图平面镜的位置

(四)教师表演小魔术:
在透明塑料桶里加入两个平面镜,把塑料桶的空间从中间隔开,另一面放棋子,先看前面是空的,用手绢小蒙上就满了棋子,学生好奇,再看一下侧面就揭秘了。魔术说明平面镜可以增大空间的作用。再用多媒体展示利用平面镜可以节省空间的道理分析平面镜测视力的道理。
【巩固练习】
七、《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本课时教学设计时,我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动态的观察者。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相应物体的虚象,并且找到物体和像之间的关系。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无法在光屏上会聚成像的,所以是虚象。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体会,知道物像是左右相反的,但是对于物像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确没有感觉,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器材:平板玻璃一块,长短和粗细相同的两支蜡烛,一张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固定好平板玻璃,并对平板玻璃的位置作好记号。
(思考题:为什么选择透明的平板玻璃?这样作有什么好处?)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的白纸上。
3、在玻璃上找到蜡烛的像,并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正好放置在像的位置,观察。
(思考题: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说明了些什么?)
4、将平板玻璃两侧的蜡烛的位置作好标记。
5、取下蜡烛、玻璃并在白纸上作图来研究物像的位置关系。
(思考题:物体和像在其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跟平面镜又是什么关系?)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细致地展现给学生看,并且让他们带着思考题去看实验,最后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相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是一个虚像。
在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有这样的特点,我本来以为可以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来解释,但是发现学生并没有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储备,后来才知道这部分内容不需要学生去证明为什么,只需要掌握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能够作出物体对应的虚像就可以了,而做出来的虚像就能体现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