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精品教案: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精品教案: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5 14: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1.
了解戴望舒及相关文学常识。
2.
深刻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点】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它的作者是戴望舒。
  二、朗读思考
1.学生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2.朗读指导。
提示: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部分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然而触到的只是“血和泥”,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三、诵读品味
这首诗中有很多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的句子,请同学们从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诗是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四、研读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归纳诗中描写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归纳点拨:
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在想象中再现了祖国的景象,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诗人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五、拓展运用
这首诗中,当诗人表达心中的爱与希望时往往用一些积极的、暖色调的修饰词语,当表达内心深处的恨与惆怅时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修饰词语。请你学习这种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书写一种感情(如“思念”“欢喜”等)。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沦陷区:遭受蹂躏、支离破碎  
解放区:亲切温馨、和煦明媚
【教学反思】
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凄楚忧愤
感情变化
手掌的感受
热切盼望
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