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拉萨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5 17: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藏拉萨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厌恶(
è

啜泣(chuò) 
面面相觑(qù

嗷嗷待哺(

) 
B.游说(shuì)
解剖(
pāo)
络绎不绝(yì

五脏六腑(zàng)
C.埋怨(
mán)
婀娜(nuó

惟妙惟肖(xiào)
游目骋怀(chěng)  
D.污秽(huì

蛮横(hèng)
改邪归正(xié

煞有介事(
shā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杂乱无章
理直气壮
翻来复去
流连忘返
B.骇人听闻
安然无恙
别出心裁
五彩斑澜
C.不可思议
不记其数
跋山涉水
哄堂大笑
D.万事俱备
随声附和
迫不及待
蔚为大观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A.绚烂——灿烂
取笑——嘲笑
宁谧——静谧
转瞬——转眼
B.镌刻——雕刻
细微——精细
情致——兴趣
湛蓝——深蓝
C.硕大——巨大
诱导——引导
浮现——呈现
豪爽——清爽
D.轻捷——轻飘
失意——得意
警告——提醒
衷曲——衷肠
4.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贬义的一项
A.惬意
浪漫
耐人寻味
侃侃而谈
    
B.轻率
挖苦
自作自受
俯首帖耳
C.猎奇
苛责
栩栩如生
循序渐进
D.典型
无聊
冠冕堂皇
珠联璧合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
荒谬绝伦
B.临事而迷
执迷不悟
C.小题大做
金榜题名
D.声名显赫
莫名其妙
6.将下列动词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扩展
②增加
③提升
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关爱
了生命原野的厚度,
了灵魂的海拔的高度,
了幸福人生的广度。
A.
②①③
B.③①②  
C.
②③①
D.③②①
7.将下列形容词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柔媚
②悠扬
③神奇
④粗犷
⑤朦胧
⑥清新
啊!桂林的每一座山都是一幅
的画,一首
的诗,一支
的歌!而整幅桂林山水,则又是一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
画廊,如果说北方的山具有
的男子汉气魄,那么桂林的山则充满了
的女性魅力。
A.③⑥②④⑤①
B.⑥⑤②③④①
C.③⑥④②①⑤
D.⑥⑤②④③①
8.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重庆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D.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9.
依次填入下文空缺处正确的一组关联词是
我们________要求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________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这个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________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_______具有绝对意义,________具有相对意义。
A.不仅 
而且 
因此 
既 
又 
B.虽然 
但是 
所以 
不仅 
而且 
C.不仅 
而且 
然而 
不仅 
而且 
D.既然 
那就 
因此 


10.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
,思想
,意志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1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相继升空的人造卫星守望着地球上人们的幸福生活。(人造卫星守望地球。)
B.
用电脑打字和上网,是这几位退休老人最近学会的新技能。(用电脑是最近学会的。)
C.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在过去的十年里陆续资助了百名贫困学生。
(阿里木资助学生。)
D.
在丈夫的劝说下,李老师开始锻炼身体了。(丈夫劝说李老师。)
13.下列按要求变换了句式的句子,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
变为陈述句: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B.我们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
变为反问句:难道我们能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吗?
C.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拖累了。
变为主动句:生活太安逸了,生活就把工作拖累了。
D.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变为否定句:学问的基础不可能不是事实和根据。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
B.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还是。
C.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非常热心地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D.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非常热心地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15.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第Ⅱ卷(共102分)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6.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7.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色:颜色。
B.奋:扬起。
C.股:大腿。
D.走:跑。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上是用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最早的汉字多事以象形为基础的。所谓象形,就是照着事物的形状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字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比如“”就是月亮。指事字和会意字也是以象形为基础的,但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事物不能用这种方法造出字来,这可怎么办?
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意义类别,表义的这部分称为“形符”;另一部分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表示读音,表音的这部分称为“声符”。例如:“清”字,“水(氵)”表示它的意义类别,“青”表示它的读音;“粮”字,“米”表示它的意义类别,“良”表示它的读音;“枝”字,“木”表示它的意义类别,“支”表示它的读音。把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这就是形声造字法。用这种方法能够造出许许多多的字。
以象形为基础的造字法还有一个缺点——不能表现语音。形声造字法弥补了这个缺点。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
18.根据原文内容,最早的汉字是(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19.本文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图表说明
B.举例说明
C.引用说明
D.数字说明
20.根据原文内容,下面不是形声造字法优点的一项是(

A.能够表音
B.造字能力强
C.具体而形象
D.能够表义
21.根据原文说明,下面不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A.

B.

C.

D.

(三)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千姿百态花烂漫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看未足,比喻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姿、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备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22.给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3.
结合文章内容,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
答:
24.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
答:
25.③自然段中,下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
26.第④自然段中,“姚黄魏紫”的得名原因是什么?
答:
27.根据⑤自然段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仙花清素淡雅,不尚豪华,用来比喻正人君子。
B.我国人民喜欢把兰花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
C.荷花具有高风亮节的品性,被尊为“花中君子”。
D.诗人借梅花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
28.③④⑤⑥自然段,作者写花的顺序,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外到内
B.由内到外
C.由点到面
D.由面到点
29.下列内容,与本文不符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
B.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一种花也可以有多种颜色。
C.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所有的花不同的品位和精神。
D.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具有献身精神。
30.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话
B.说明文
C.
记叙文
D.散文
三.作文(60分)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
③不得少于600字。
高一汉语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2.D
3.
A
4.B
5.A
6.C
7.B
8.D
9.A
10.D
11.D
12.
C
13.B
14.C
15.C
二.
(每小题3分)
16.B
17.A
18.A
19.B
20.C
21.C
22.B
23.
美寓于花,花含着美,花与美形影不离(一点一分)24.从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精神上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一点一分)
25.排比、拟人
26.
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
27.B
28.A
29.C
30.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