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精品教案:12 人生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精品教案:12 人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5 23: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人 生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认识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3.
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4.
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5.
阅读课文,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1.
分析四个场面、三大人群,揣摩人生意义。
2.
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揣摩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语设计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人生。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四个场面。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按刚才小组讨论交流,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索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学生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示例: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学子来说,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珍惜并拥抱人生!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人生奋斗、劳作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