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威尼斯商人(节选)
【教学目标】
1.
了解莎士比亚及话剧的有关知识。
2.
体会戏剧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
3.
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性格。
4.
体会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体会人物性格。
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夏洛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戏剧的开端、发展、高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有历史悠久的京剧,西方国家有他们的话剧和音乐剧。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领略戏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解题及作者介绍
课件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节选部分的录音。学生听的过程中注意:标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标出这场戏剧中涉及的人物。
2.学生自读。思考:
(1)你认为课文节选部分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哪些人物?
明确:应该是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
(2)人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
安东尼奥?夏洛克(借钱、契约、一磅肉)
鲍西娅?巴萨尼奥(情侣关系)
尼莉莎?葛莱西安诺(情侣关系)
尼莉莎是鲍西娅的侍女
(3)提问:节选部分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矛盾的主要双方是谁?
明确:在法庭上。矛盾主要在夏洛克和鲍西娅之间展开。
(4)提问:矛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矛盾围绕是否“按约执行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
四、复述故事情节
请学生自由讨论,按“开端——发展——高潮”的顺序理清思路,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适时点拨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整体了解了戏剧的剧情、剧本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具体的表现以及人物的性格我们还要在下一节课来品味。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人物的性格。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安东尼奥
夏洛克
(葛莱西安诺、巴萨尼奥)
尼莉莎
鲍西娅
夏洛克
基督教
犹太教
(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
可尝试设立课堂“梦想剧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研读对象,通过分组尝试以舞台的方式模拟表演和富于激情地朗读代表性人物台词,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个性,品析剧本中典雅优美、诙谐活泼的语言,领会莎剧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们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中互相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体了解了剧本的剧情,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探讨剧本中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
二、探究课文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充分体会人物性格与戏剧的矛盾冲突后思考:
1.引起戏剧冲突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
2.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是怎样解决的?
明确:鲍西娅引导夏洛克自主自愿地走进她用语言编织的圈套。
3.分析人物性格,从中体会莎剧丰富多彩的语言。
夏洛克: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一方面,他唯利是图、冷酷狡诈、复仇心重。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鲍西娅: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人性的光辉。她表现出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安东尼奥:他是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商人,慷慨仁厚,珍重友谊。但在他身上也反映了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和宗教的偏见。
巴萨尼奥:热情正直、善良真诚、敢于大胆地追求爱情,重情重义,但性格易于激动,缺乏冷静与智慧。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朗读,朗读后说说这一段在语言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四、延伸阅读
教师印发《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三场的内容和第三幕的全部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要求学生仔细品味,体会其中各个主要人物的个性。
通过延伸阅读,使学生对于课文所写事情的由来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把握各个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把握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特征,这是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师的艺术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深层的内容还需要我们仔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认真品味人物语言的特点,排练并表演出这场戏。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威尼斯商人(节选)
夏洛克
↓失败
一磅肉(矛盾)
↑胜利
安东尼奥←法律←鲍西娅
【教学反思】
戏剧作品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戏剧作品欣赏,不能把戏剧作品简单处理成戏剧知识的例子,应该在欣赏之中渗透有关戏剧知识。
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内学习对课外学习的指导、促进和激发。可以留作业让学生阅读《威尼斯商人》全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