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变脸(节选)
【教学目标】
1.
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
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点,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4.
了解底层劳动人民艰难的求生经历,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重点】
1.
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
2.
认识川剧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舞节目《变脸》的视频资料,导入课题。
播放视频资料
二、解题及作者介绍
课件展示
三、掌握字词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情节。
教师适时点拨
五、分析人物性格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人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明确:狗娃是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女孩。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六、小结
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性格,给我们总体了解川剧开启了一扇门。
七、布置作业
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替狗娃再说几句话,替她求求情。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变脸(节选)
谋求生存 抗争命运
水上漂→冲突←狗娃
生存环境恶劣 百姓求生艰难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所以不必过多涉及川剧表演艺术,包括“变脸”绝技,而要将学生引向文本,通过阅读体会戏曲剧本的特点。“变脸”的含义在本课中主要是水上漂的思想感情由喜到怒再到哀的变化,这样就使学生的探究更有针对性,更贴近文本。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征,本节课我们进一步通过剧本来了解川剧这一文学艺术形式。
二、了解川剧的特点
1.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什么特点?
明确:剧中的戏曲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并恰当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语言成分;剧中人物的对白,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
2.从狗娃的去留来看剧本宣扬的正直和善良。
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剧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人,在他们的人生磨难中,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善良与真爱,水上漂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局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三、课堂小结
川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了解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秘密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
四、布置作业
在课下观赏一部川剧,从艺术特色、内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变脸(节选)
【教学反思】
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本课与《威尼斯商人》进行对比,体会英国经典诗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从中了解剧本的多样化。
恰当地将当地戏曲代表作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