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共计2课时)同步练习(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共计2课时)同步练习(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21:01:53

文档简介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
对应学生用书P33—P34  
            
1.构成细菌细胞的结构是(C)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D.细胞膜、细胞核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细菌分别属于(D)
(第2题)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3.我们要观察细菌的结构,应借助于(D)
A.放大镜  B.解剖镜
C.低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4.罐头食品不容易腐败变质的原因是(C)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D.高温高压影响了细菌的繁殖
5.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列结构中幽门螺杆菌不具有的是(A)
A.成形的细胞核
B.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C.遗传物质DNA
D.起运动作用的鞭毛
6.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产生大量的胰岛素,拯救了大批糖尿病患者,这主要是因为(C)
A.大肠杆菌容易寻找
B.大肠杆菌生产成本低
C.大肠杆菌繁殖快
D.大肠杆菌易受人控制
7.“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图甲是日本研究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第7题)
(1)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甲所示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杆菌。
(2)超级细菌携带的NDM-1基因存在于图乙所示细菌结构的[A]遗传物质。
(3)与真菌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体内还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8.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第8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大蒜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2)你认为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理由是设置了对照实验。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浸有大蒜液的圆纸片周围出现清晰区,清晰区为无菌区。所以通过本实验可得出大蒜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结论。甲、乙同学相比较,乙同学设置了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21cnjy.com
9.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种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www.21-cn-jy.com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落叶具有分解作用。
(2)方案一的实验变量是细菌,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乙。
(3)方案二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和落叶类型,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丙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一,原因是该方案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解析】 (1)由题可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具有分解作用。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或细菌对植物遗体不具有分解作用)。(2)在方案一中,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乙组,实验组是甲组。(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和落叶类型(或细菌和落叶),经过一段时间,可看到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丁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丙组落叶有分解作用。(4)方案一是较科学的实验方案,因为只有方案一控制了变量的唯一,其结果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5)实验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其他条件一般要满足实验进行的基本需要。生物生活需要水,实验中滴加蒸馏水,可以满足细菌生活的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21·cn·jy·com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2)
对应学生用书P35—P36  
            
1.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下面不是它们共同特征的是(B)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不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
D.靠孢子进行繁殖
2.如图所示为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细胞结构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A)
3.四川泡菜,以其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而深受人们喜爱,制作四川泡菜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B)21教育网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真菌 D.霉菌
4.将成熟的新鲜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落下的褐色粉末是(B)
A.菌丝 B.孢子
C.种子 D.芽体
5.被誉为“中国双孢菇之乡”的莘县,种植的双孢菇闻名遐迩,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D)
A.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有机物 D.阳光
6.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C)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7.生活中为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采取的措施有(A)
①低温 ②风干 ③高温灭菌后密封 ④添加防腐剂 ⑤温暖 ⑥潮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8.自然界中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则(D)
A.人类免于疾病感染,人口可急剧增加
B.植物欣欣向荣,动物也可大量繁殖
C.人类将获得更多的食物
D.生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将堆积如山
9.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D)
A.醋酸菌的发酵  B.乳酸菌的发酵
C.霉菌的发酵  D.酵母菌的发酵
10.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B)21cnjy.com
(第10题)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1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天气变冷,细菌不能生存所致
12.咸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D)
A.咸鱼肉已煮熟,营养很少,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细菌、真菌不喜欢分解有腥味的鱼肉
C.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
D.咸鱼表面缺水,鱼肉内有大量的盐分,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 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夏天,新鲜的水果、肉类、蔬菜很容易腐烂,这是因为食品中含有细菌生长需要的水分。如把它们加工成果脯、咸鱼、菜干等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干制食品里的水分很少,糖制和盐制食品中虽有一些水分,但是这些水分不仅不能被细菌利用,相反细菌体内的水分还会被浓糖水、浓盐水夺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 ℃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第13题)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B(填序号)。
A.室温保持在25 ℃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 (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原有的细菌等微生物杀死。(2)通过甲和乙装置的对照,乙装置通过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3)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4)、(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