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1)
1.如图所示是6个透明的玻璃元件,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
2.判断下图方框中各是什么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3.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不可能相交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D.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冰遇火融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然后使太阳光射过这枚冰镜后,会聚于干草上的一点,以此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 ( )21·cn·jy·com
A.凸面镜
B.凸透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6.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7.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小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实验开始前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9.在光具座下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 )21教育网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www.21-cn-jy.com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1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厘米。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2·1·c·n·j·y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12.如图甲所示,将蜡烛放在图中以处,在右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______、____的______像,看到的像与乙罔巾的______(填字母)对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的虚像
B. 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1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虚像既可以由光的反射形成也可以由光的折射形成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缩小的,也可以是与物体等大的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屹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焦距f(厘米)
像距u(厘米)
1
10
2
2.5
2
10
5
10
3
10
8
4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填“大”或“小”)。
(2)他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当物距调节为6厘米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 透镜和视觉(1)
1.①⑤⑥ 2.略 3.图略 4.D 5.B 6.D 7.D 8.(1)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2)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1cnjy.com
9.D 10.B 11.(1)最小、最亮 10 (2)蜡烛 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 (3)上
12.正立 放大 虚 B 13.B 14.C 15.B 16.(1)大 (2)5 ②
2.6、透镜和视觉(2)
1.如图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中的[ ]______、房水、[ ]______和[ ]______到达[ ]______形成物像。21教育网
(2)从暗室走到阳光下,[ ]______会变______,这种变化是由[ ]______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3.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
A.晶状体瞳孔视网膜
B.晶状体虹膜脉络膜
C. 玻璃体瞳孔角膜
D.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21cnjy.com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6.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2·1·c·n·j·y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21·cn·jy·com
A.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等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
D.大于20厘米
8.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视网膜、视网膜 B. 大脑、大脑
C. 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
9.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
11.摄影师给全班同学拍了一张合影照,但摄影师看了几次都发现靠边的两个同学照不全,为了使全体同学进入镜头,应使 ( )www.21-cn-jy.com
A.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
D.照相机向人靠近一些
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即像距)为 ( )
A.100毫米以外 B.50毫米以内
C.略大于50毫米 D.恰为50毫米
13.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一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缩小的实像,而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厘米。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厘米。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的调节是通过______的收缩或放松引起的,当我们看清近处物体时该肌肉处于______(填“放松”或“收缩”)状态。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的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
A.0~10厘米
B.10~25厘米
C.10厘米至极远处
D.0~25厘米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
2.6 透镜和视觉(2)
(1)1 角膜 2 晶状体 9 玻璃体 7 视网膜 (2)3 瞳孔 小 4 虹膜
2.B 3.C 4.A 5.C 6. C 7.C 8.C 9.B
10.凸 照相机 远离 11.A 12.C 13.(1)倒立 (2)焦距(或弯曲程度) 睫状肌收缩 像距 (3)C (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厘米(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
2.6透镜和视觉(3)
1.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2.如图为近视和远视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为近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图甲为远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图乙为近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D.图乙为远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 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小于0. 05毫米
B. 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
4.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 ( )
A.为了缩小瞳孔
B.为了使角膜变形
C.为使晶状体变形,使所成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
D.为了使视网膜变形
5.以下为某地区中小学生2001年与2009年近视率调查分析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韵是 ( )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阶段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6.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21cnjy.com
A.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远眺
B.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
C.看书写字时光线越强越好
D.每天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7.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旃糍蓠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21·cn·jy·com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传播。
(2)当物体远离跟睛时,眼球中晶糕体酌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8.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填字母)。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9.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2·1·c·n·j·y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婆镜
D. 将光屏避骘远离凸透镜或将蜡憋适当远离凸透镜
10.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拳季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变大 B. 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睛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21教育网
2.6 透镜和视觉(3)
1.D 2.A 3.C 4.C 5.C 6.C
7.(1)直线 (2)A 8.后 变小 A 9.D
10.A 11.远视眼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