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透镜和视觉(1)
对应学生用书P72—P73
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D)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2.如图是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
(第2题)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厘米处,则可得到一个(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D)www.21-cn-jy.com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20厘米
5.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C)
(第5题)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6.判断下图方框中各是什么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第6题)
7.完成下列光路图。
(第7题)
【解析】
(第7题解)
8.如图所示是6个透明的玻璃元件,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①⑤⑥。
(第8题)
9.如图甲所示,将蜡烛放在图中a处,在右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像与图乙中的B(填字母)对应。21cnjy.com
甲
乙
(第9题))
10.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21·cn·jy·com
(第10题)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1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1题)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21·世纪*教育网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www-2-1-cnjy-com
(第12题)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厘米
B.当u=12厘米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厘米时成放大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厘米处移动到24厘米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解析】 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厘米时成像,所以f=8厘米;当u=12厘米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0厘米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从距凸透镜12厘米处移动到24厘米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1·c·n·j·y
13.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第13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从图中读出物距为40厘米,并推算出焦距为B(填字母)。
A.f<15厘米 B.15厘米C.f>30厘米
(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仍然成像。
【解析】 (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得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2)由图可知,物距u=50厘米-10厘米=40厘米,因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2f>v>f,根据40厘米>2f和2f>30厘米>f,解得20厘米>f>15厘米。(3)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屹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焦距f(厘米)
像距v(厘米)
1
10
2
2.5
2
10
5
10
3
10
8
4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填“大”或“小”)。
(2)他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当物距调节为6厘米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②(填序号)。21教育网
(第14题)
【解析】 (1)比较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2)观察图乙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因此发光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也就是2f>u>f,即2f>6厘米>f,表中只有焦距为5厘米的透镜符合。凸透镜形成的倒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因此“R”的倒像是“”。
2.6 透镜和视觉(2)
对应学生用书P75—P76
1.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B)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2.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C)
(第2题)
A.① B.② C.③ D.④
3.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A)
A.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B.晶状体 虹膜 脉络膜
C.玻璃体 瞳孔 角膜
D.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4.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C)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的特定区域
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B)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点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点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点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点
6.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D)
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B.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视觉中枢
D.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7.如图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中的[1]角膜、房水、[2]晶状体和[9]玻璃体到达[7]视网膜形成物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从暗室走到阳光下,[3]瞳孔会变小,这种变化是由[4]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8.如图所示,甲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图,乙是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图。
(第8题)
9.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21教育网
(第9题)
10.毕业时,老师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的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现在应该(B)
A.将镜头拉长,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B.将镜头缩短,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将镜头拉长,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D.将镜头缩短,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解析】 要使更多景物进入镜头,必须使像变小,应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将镜头缩短)。
11.如图是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三种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此时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1cnjy.com
(第11题)
(2)如图乙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填“实像”或“虚像”)。www.21-cn-jy.com
(3)如图丙为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写出一种即可)。2·1·c·n·j·y
【解析】 (1)从图甲可知,其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物距要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摄像机的镜头是用凸透镜做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从图中可知,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因而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其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厘米。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厘米。21·cn·jy·co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或弯曲程度)来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的调节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放松引起的,当我们看清近处物体时该肌肉处于收缩(填“放松”或“收缩”)状态。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3)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厘米(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1)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睫状肌的调节使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普通照相机是改变像距使像清晰。
2.6 透镜和视觉(3)
对应学生用书P78—P79
1.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第1题)
A.图①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B.图②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
C.图③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D.图④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C)21·cn·jy·com
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
3.“老花眼”的主要原因及矫正的方法依次是(D)
A.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凸透镜
B.晶状体曲度过大,配戴凹透镜
C.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凹透镜
D.晶状体弹性变小,配戴凸透镜
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21cnjy.com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5.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www.21-cn-jy.com
(第5题)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6.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第6题)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7.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毫米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21教育网
(第7题)
8.某学校的徐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景物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他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请据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8题)
(1)徐老师已患上远视眼(填“远视眼”或“近视眼”),你如此判断的依据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眼睛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2·1·c·n·j·y
(2)若要使徐老师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你认为应购买由凸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此眼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
(第9题)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更薄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解析】 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正常看就行,不需要眯眼。21·世纪*教育网
10.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第10题)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
【解析】 图中的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图中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A错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2]晶状体的凸度过大,都会形成近视,B正确;[3]视网膜是成像的部位,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内形成的,C错误;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2]晶状体的调节作用,D错误。2-1-c-n-j-y
11.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第11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那么蜡烛应向左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像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如果有人患了远视眼,那么应该配戴装有凸透镜的眼镜来矫正。www-2-1-cnjy-com
【解析】 (1)白纸的作用是承接蜡烛的像,与眼球中的视网膜一样,眼球中的晶状体会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相当于凸透镜。(2)凸度较大的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焦距小,要使像距不变,应缩小物距,即蜡烛左移。(3)改变晶状体的曲度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远视眼是成像在视网膜后,需要对光线进一步会聚,要用装有凸透镜的眼镜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