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
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3.
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4.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2.
理解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志趣。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语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
2.播放课文录音,排除字词读音障碍。
3.自读课文,对照注释了解文章的意思。
4.学生复述两个故事的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
课件展示
三、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提问:
(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
(1)庄子在故事中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其它类似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探究庄子的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究。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四、拓展练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了上风呢?
明确:
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
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话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五、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鸱(护卫) 腐鼠
↓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目的主要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可采用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