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比、兴的手法。
2.
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3.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
朗读并背诵诗歌,积累名言。
2.
了理解比、兴的手法。
【教学难点】
诗歌思想的准确把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诗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到了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那么诗歌的源头在哪里呢?这一节我们将学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两首诗歌,来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之作。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教师播放音频课件。
2.学生齐读、自由读,基本能背诵。
三、研讨文章内容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能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那么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呢?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具体结果怎样,那就凭着你的想象力去猜了。
四、再读课文,体会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
1.“兴”。 诗中的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与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做“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是有共通点的。
2.重章叠句
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在文章中多次出现。
五、小结
诗歌是感情的抒发,每一首诗歌都有他特定的感情背景。课下请试着考虑一下这首诗歌的背景。
六、布置作业
在反复的吟咏中默写这首诗歌。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关
雎
↓
单相思
【教学反思】
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评价诗歌朗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播放幻灯片,欣赏《蒹葭》古曲吟唱,创设情境
二、引入课题
三、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1.感受音韵美。
(1)全班齐读诗歌。
(2)请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都是四言句;
②作品押韵;
③运用叠词。
(4)请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2.感知内容。
请学生结合注释,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四、听读诗文:感受诗歌的画意美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具体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五、赏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1.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
2.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3.教师点评,明确: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
六、品读
欣赏配有Flash动画的歌曲《在水一方》。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地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播放Flash动画
七、创读
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兼 葭
↓
【教学反思】
教学诗歌是要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
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