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古诗两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古诗两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5 21: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勒、阴、苍、茫、慈、母、临、缝、恐、报、晖”11个生字; 辨别多音字“笼”; 知道诗中“见”同“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师:讲、议结合。
学生:品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勒、阴、苍、茫”4个生字;知道诗中“见”同“现”。
2.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敕勒歌》中草原的富饶、广阔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声情并茂结合古诗内容简述图意。
2.有一首民歌描述了草原的这种景象。板书课题——敕勒歌。
3.教师简介“敕勒”和民歌。“敕勒”是我国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创作,流传很广的诗歌。出示敕勒和民歌的简介。
二、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看课件视频朗读。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阴”是前鼻音;
◇“穹、苍、茫”等字都后鼻音;
◇多音字“笼”是第三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见”在课文里读“xiàn”,不要读成“看见”的“见”(jiàn)。
3.同桌互相读,互评。
4.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5.检测自学情况。出示课文生字:勒、阴、苍、茫、笼
(1)比一比,口头组词。
(2)给多音字口头组词。
5.理解诗意。出示民歌
(1)指名读这首诗。
(2)诗中描写大草原的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些景物怎么样?
相机板书: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
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
(3)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景象描述出来。
三、体悟诗情,背诵古诗。
视频播放:在敕勒川阴山下的茫茫大草原上,蓝天好似一个笼罩大地的蒙古包,一望无际的草原犹如绿色的海洋,风儿吹过,茂盛的草低下头来,现出成群的牛羊。
1.教师范读。
2.带感情地齐读古诗。
3.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历或看过的电视、电影,分组朗读,想象画面。
4.说一说你朗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尝试背诵,同桌互背。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播放轻音乐。
2.将诗歌中描写的草原样子画下来,再配上一段文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 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1)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2)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3)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简介孟郊。课件出示孟郊图像和简介。孟郊(751—814),中唐诗人,湖州武康人。青年时过年隐居生活,近50岁过中进士,做过溧阳县尉等小官,长于五言古诗,诗风与韩愈接近,后人以“韩孟”并称。21cnjy.com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1)播放课文录音。
(2)自由练读。
◇“慈”的声母是“c”,不要读成“ch”;
◇“临”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
◇“恐”的韵母是“ong”,不要读成“eng”;
◇“缝”是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féng”,不要读成“fèng”;
◇“吟”的音节是“yín”,不要读成“nín”。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检查自读效果。
2.品读古诗。
出示课文插图
(1)仔细看图,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妈妈的神态怎样?猜猜她在想什么?
(2)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寸草心”指小草的心意,这里用来比喻游子。
“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这里用来比喻母爱。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草似儿女,怎能报答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3.教师配乐范读,一边读一边画出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尝试背诵。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在田字格中观察生字,指导练习。
◇“临”的第二笔是竖,不能写成撇,中间的点(包括“缝”、“恐” )不能漏;
◇“晖”字应联系词义记住左边是“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四、话题拓展,升华情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长大,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作为子女,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课件播放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展示父母为我们操劳的图片,再出示拓展题。21教育网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
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
游子吟
游子 慈母
身上衣 手中线
临行 密密缝
寸草心 报 三春晖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他们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照顾呵护,却很少想到关爱父母,更难得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哺育自己长大的亲人。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最后一句中的“报”字做文章,老师深情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成长,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小朋友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
小朋友有的说给妈妈捶背,有的说帮妈妈做事,有的送礼物,有的听妈妈的话作为回报……
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享受母爱,更要回报母爱,回报在我们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位亲人;我们不仅要在精神上爱他们,更要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爱母亲的感情升华为行动。21·cn·jy·com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