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4自然界的水教案(打包6套)(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4自然界的水教案(打包6套)(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17:09:44

文档简介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 题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投影节水标记)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
这个是我们国家的节水标记,象征着要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对待每一滴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护水资源。
进入新课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提问]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师: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提问] 联合国在1977 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危言耸听吗?
[提问]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回答]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
2.海洋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3.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交流讨论:
[回答]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水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带着问题看课本
[回答]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巴西。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居八十几位,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过渡]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所以我们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的工程。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起?
二、爱护水资源
师: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能节约大量的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向周围的人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节约用水
师:为了使整个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风尚,我国于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7月1日在全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了引起每一位公民的重视,还颁发了节水标志。
你知道世界水日是哪一天?中国水周是哪几天吗?
[过渡] 水污染也是减少水资源的一个主要方面。
[展示] 水污染的一组图片。
2.防止水体污染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提问] 针对以上污染来源,我们应该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探究开放性作业
四分之一。
[回答] 世界水日是每年的3月22日。1994 年起, 中国水周改为每年3月22日至3月28日。
[回答]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3)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1.地表约71%被水覆盖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
课 题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导入一展示学生收集的水样:自来水、纯净水、河水(受污染的水,带气味、颜色),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区别。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推进新课
[提问] 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师: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我们把它叫做絮凝剂,在一些农村饮用的井水就是通过加明矾净化的。
[提问] 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师: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提问] 比较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过渡] 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如何把颜色去掉呢?
[展示]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
[分析] 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分组实验] 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
交流讨论,描述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加澄清。
[回答] 用沙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回答] 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
[设问] 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 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提问]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师: 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像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提问] 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总结] 硬水的危害: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师: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提问:如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过程(实验演示蒸馏水的制取)。
[提问] 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开放性作业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将活性炭加入过滤后的水中。
[回答] 不是,水中还有细菌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回答] 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阅读课本,回答:
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同时也能达到杀菌目的。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回答] 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安全卫生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板书设计:课题2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1、吸附 2、沉淀、 3、过滤 4、蒸馏
硬水和软水:1、定义
2、区别方法:肥皂水
3、硬水软化方法
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
时 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首先让我们看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师: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
[设问] 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 水的电解实验。
[设问] 实验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师: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提问] 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过渡]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提问] 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氢气、氧气可以再分吗?
[分析] 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氧气都不可以再分了,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
(1)现象: 出现气泡
V正极∶V负极=1∶2
(2)水通电氢气+氧气
[回答]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阅读课本,认识氢气
[实验] 学生检验生成的气体。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 )、 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区别吗?引出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
[提问] 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内。
[提问] CO2、P2O5、Fe3O4、MnO2、CO、SO2……,大家发现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分析] 我们把这一类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物质家族丰富多彩,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物质。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水有什么新的认识?
分组讨论、交流: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而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归纳:由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1.单质:如O2、H2、N2
2.化合物:如H2O、CO2、Fe3O4、Al2O3、P2O5
[回答] 都是化合物,都含有氧元素,由两种元素组成。
归纳: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自由发言:
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到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学会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体积比)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如O2、H2、N2
2.化合物:如H2O、CO2、Fe3O4、Al2O3、P2O5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教学反思: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1、了结化学式的涵义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重点
化学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化学式的意义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
读读、写写、比比: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的名称:H、O、C,并试着组合成熟悉的一些物质的符号,比比谁写得最多、最快。引出化学式的概念。
交流讨论: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可能有几个?
归纳拓展:分组讨论以上所写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重点以水的化学式为例。
表示一种物质及这种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以及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由分子 构成的物质)
提问:2H2O所表示的意义?
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表示2个水分子
2H2O
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练习:口答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H、2H、 H2 2H2
讲评并小结:
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小数字表示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
构成两个氢分子的原子个数的计算: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与分子个数的乘积。如:两个氢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构成。又如:两个水分子中(2H2O)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提问:什么是单质?(追问:单质的化学式怎样书写?)
板书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读法(板书)
提问:什么是化合物?
讨论:化合物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抓住关键的两点?哪两点?
小结: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关键在抓住:元素符号排列顺序的规定;原子个数、原子个数(解码)的书写部位。
讲解:①氧化物:如:HgO、SO2、Fe3O4
写法: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
读法:氧化某 几氧化几某

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KCl
写法: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
读法:某化某
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
读完后在纸上练习书写:
H2、O2、C、H2O、CO2,甚至有的学生能写出H2O2、CO。
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
分组讨论,
H2O表示: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还表示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组讨论思考
分组练习
小结
:在学生板书的物质分类表各类物质的后边将名称改为化学式。
分组讨论 练习
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熟记常见原子团及其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2.通过编顺口溜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
3.通过化合价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化合价规律,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
1.化合价含义的理解;
2.根据化合价规律,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起,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例,讲解他们是如何变成离子的。
[讲解]从原子的最外层入手,在形成离子时存在得失电子,并形成化合物。什么是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问题]阅读课本,圈出表中你常见的元素符号和相对应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讲解]原子团,通常以整体的形式参加化学反应。
[归纳]给出化合价口诀
氢银钾钠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氟负一氧负二,三价有铝四价硅,
一二铜,二三铁,单质零价永不变。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讲解]化合价的标法:在元素的正上方标明,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1”不能省略,对比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何不同?
[问题]以上两者在表示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讲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采用“交叉法”。最后以例子+练习的形式巩固知识。
[归纳]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
(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
(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如氧化铁Fe2O3
[提问环节]教师回答,再由中等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教师板书,布置作业。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1:钾、钠、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为-2,......
学生2:有些元素对应的就只有一个化合价,有些元素很很多个化合价......
学生3:氢氧根,碳酸根,硝酸根,硫酸根,铵根......
学生:正负号相同,数字相同;位置不同:化合价在元素的正上方,离子符号在元素的右上角;正负号和数字的前后顺序不一样;化合价中,“1”不能省略,离子符号中,“1”省略不写。
认真听讲,完成练习,做笔记。
学生提问。
板书设计:
一、离子的形成
二、化合价:形成化合物时显示出来的性质
三、化合价口诀
四、化合价规律(5点)
教学反思: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教学重点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
(过渡)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例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O2 (2)H2O (3)Cu(OH)2解:
Cu(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2]:计算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1)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NH4NO3中各元素质量比;
(3)CO(NH2) 2中各元素质量比;
[例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2)分别计算化肥硝酸铵
(NH4NO3)、尿素CO(NH2)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指导、总结解题的注意点;
2.练习:
(1)求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H2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H2SO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
(4)98g H2SO4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5)多少克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49 g硫酸中所含氧元素
的质量相等?
3.到实验室“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药品的成分。
4.(作业)P94~P951、7、8、9、10。
思考并口答;
思考后大胆猜想;
圈出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练习)
解:(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 = 32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1+16 = 18
思考、探究、分析、练习、交流。
(练习)
解:NH4NO3中
N∶H∶O == 28∶4∶48
== 7 ∶1∶ 12
总结出解题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当堂练习;
相互纠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