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优秀教案(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优秀教案(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27 11:11:51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课
2课时
【复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复习巩固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知道电流,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和识别及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能利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5、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全章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
【复习重点和难点】
难点:
1、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一般方法:(1)查电流路径法(2)现象法
2、如何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3、如何识别电路,并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电路图的画法、实物图的连接的教学方法。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具准备】
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电流表、投影仪。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回忆起有关电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有关电的知识,为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专题一:对电荷的认识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 从一个物体 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 电;得到电子的带 电。
3、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4、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5、验电器的用途:用来检验物体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原理:利用 。
6、电荷的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7、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8、 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问题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 ,造成火灾隐患。
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已知带正电,则、丙、丁三球的情况正确的
是(  )
A.乙带正电 B.丙带负电 C.丁带负电 D.乙、丙、丁都带正电

3、如图所示的仪器叫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4、用细线悬挂着ABC三个小球,将任意两个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则(  )
A.只有一个带电荷
B.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
C.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
D.三个都带电荷
5、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说明(  )
A.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B.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等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C.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于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设计说明:第1题考查摩擦起电现象.注意:“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大铁链子搭在地面上。第2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荷之间作用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利用好条件“四个带电小球”,易错点!第3题考查对验电器用途、原理及其使用特点的了解.要牢记.第4题根据带电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可知三个轻球,肯定有一个物体不带电荷,则另外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故选B.第5题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说明在摩擦的过程中,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从玻璃棒上夺得电子,从而使丝绸带上负电,玻璃棒因为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解题时要把握住摩擦起电的实质.故选C.
问题二:原子结构和导体绝缘体
1、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B.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C.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核 质子 夸克 原子
2、下面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既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B、金属容易导电是因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C、导体内的电荷都会发生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导电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3、高压输电网中的铁架与导线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连接,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要求这种材料的性质相当稳定。下列最适合用作这种材料的是(如上图)( )
A.铝合金 B.橡胶 C.干木材 D.陶瓷
4、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战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 。
设计说明:第1题考查原子结构,第2、3、4题考查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二:电流和电路
专题二知识点聚焦:
1、 形成电流; (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2、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 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 极;
4、二极管是 体,具有 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5、电路:用导线将 、 、 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电路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构成 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6、通路: 的电路;开路(断路):某处 的电路;短路:不经用电器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
7、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 ,2、电路必须是 路。
8、用 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问题一:电流及电流的方向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C.把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D.金属导体导电的时候,导体中电荷的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同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正确是(  )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3、夏天是雷电高发季节,为避免高大建筑物遭受雷电的破坏,常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避雷针,并用粗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当一大片带负电的云接近建筑物时,云层中的负电荷通过避雷针经金属线导人大地,则此时金属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_。(选填“云层”或“大地”)。
设计说明:第1题定向移动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可以是正负电荷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里面作定向移动的为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选B.
第2题甲不带电,乙带正电,乙缺少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用金属棒分别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甲验电器的金属球中的自由电子会转移到乙上,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 故选D.第3题考查电流方向的规定,一定要注意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问题二:电路及电路图
1、如图所示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请观察它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由金属外壳构成内,干电池是电路中的 ,小灯泡是电路中 ,按钮是电路中 ,外壳是电路中的 。
(2)画出与其对应电路图.

(3)在野营时,若你不亮了,其原因可能: 或 。
2、如上右图所示,当开关s1断开时,电路是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是 . 当开关s1, S2都闭合时,电路是 .(选填“通路”、“开路”或“短路”)
3、有一本关于用电常识的书中,列举了白炽电灯(即普通家用白炽灯)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其中一项故障如表:从电路的组成来看,上述原因可以概括为 ( )
A.开路 B.通路 C.短路 D.电路由串联变成并联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
灯泡的灯丝断了
换新灯泡
灯头内的电线断了
换新线并接好
灯头、开关等处的接
线松动造成
检查加固
4、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如上右图)
设计说明:第1题干电池是手电筒的电源,小灯泡是电路中的用电器,按钮是电路中的开关,外壳是电路中的导线. (2)按钮和金属滑键都属于开关,电池、开关、灯泡简单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作图时注意电流流经各元件的顺序要一致。(3)电筒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电源、开关、导线或、用电器的原因,即灯丝断了;电池没电或开关部位接触不良.本题考查电路的组成、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以及分析线路故障,关键是分析出实物图的电路连接情况,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第2题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灯泡,处于通路状态;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两端,电路处于短路状态;故答案为:开路,通路,短路.第2、3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电路的三种状态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练习画电路图。
专题三:串联和并联
专题三知识点聚焦:
1、把电路元件 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1)、电流 条路径;(2)、各用电器 影响;(3)、开关控制 电路。
2、把电路元件 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1)、电流有 条路径;(2)、各用电器 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 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 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1)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2) 法: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电路没有分支;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电路中有分支。
问题一: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1、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1与L2串联的是:( )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是并联的是(  )
3、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小明同学试了一下,闭合时,两灯泡都亮,断开时,两灯泡都熄灭,这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
4、下面是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进行观察分析后作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 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D. 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设计说明:第1题和第2题是利用查电流路径的方法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一极出发,看看电流是否分叉,若无分叉就是串联,有分叉即是并联.当然还要注意看看有无短路现象。第3题和第4题是利用现象法判断串并联,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因此,闭合开关,在不拆开桌面的情况下,可以拧下其中的一个灯泡,若另一灯亮,说明两灯是并联;若另一灯不亮,则说明两灯是串联.对路灯串并联的判断属典型题目,不能根据路灯同时亮同时灭错误地判断成路灯属于串联,忽视了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的作用.家用电器必须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也是并联的.
问题二:电路设计
1、如下图是医院病房与护士值班室的示意图,病人需要护理时,只要按床边的按钮开关就能及时通知护士:1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1,护士值班室的灯L1亮;2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2,护士值班室的灯L2亮。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
2、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
3、汽车的手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起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
4、进出门有下列要求:甲、乙两资料员必须同时用各自钥匙(S甲、S乙分别表示甲、乙两资料员钥匙)使灯亮才能进入;而馆长只要用自己钥匙(S馆长表示馆长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下列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是(  )
设计说明:第1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知道家庭电路连接的方法,会设计串并联电路,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第2题先分析灯泡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开关的作用使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先工作、灯泡再工作.第3题当开关S1与S2同时闭合时,指示灯亮,当开关S1与S2中有一个断开时,指示灯熄灭,由此可见,两开关是串联关系。第4题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指示灯才会发光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且控制灯泡.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和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第4题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关系判断甲、乙两资料员开关之间的关系和馆长钥匙之间关系,甲、乙两资料员必须同时用各自的钥匙使灯亮才能进入保密室说明两者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即为串联;馆长只要用自己的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保密室说明馆长的钥匙开关与甲、乙资料员钥匙开关并联,且灯泡位于干路。
问题三:电路识别
1、如下左图开关S始终闭合,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 ,
要使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 . 若闭合开关 则将造成电路短路.
2、如下中图所示的电路.耍使灯L1和L2并联,应当( )。
A.闭合S1和S2断开S3 B.闭合s1和S3断开S2
C.闭合S2和S3断开S1 D.闭合s1、S2和S3
3、如下右图所示电路中①要使L1、L2并联在电路中,且开关S只控制L1,则导线CD的D端应接在 处;②要使L1、L2并联在电路中,且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则D端应接在 处;③拆去导线 ,使导线CD的D端接到 处,L1、L2可以串联在电路里.

设计说明:第1题要使两灯泡串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L1、S2、L2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要闭合开关S2;要使两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别经过支路S1、L2和支路L1、S3,再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S1、S3;当三个开关同时闭合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源负极,从而形成电源短路,故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1、S2、S3.解决此类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开关组成符合题意的电路图。同理第2题选B.第3题①H(M);A. ②G(F);③AB;A或BE;E。
问题四: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设计说明:不管是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还是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首先要识别电路,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如第1题判断是并联电路,在图上标上分流点和汇流点,搞清原件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然后画图;第2题先识别电路,是并联,先连接其中的一条道,然后找清分流的接线柱和汇流的接线柱,再连接另外一条支路即可。
专题四:电流的测量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专题四知识点聚焦:
1、电流:表示 的物理量,符号 ;单位: (国际单位),符号 ,还有毫安(mA)、微安(μA)
2、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 ;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 、 ,指针是否指在 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 联;(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损坏表。
(4)选择 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 。)
(5) 在任何情况下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3、串联电路中电流 ; IA=IB=IC
4、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 ; IC=IA+IB
问题一:电流和电流的测量
1、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大约为5A,该用电器该可能是(  )
A.电视机 B.白炽灯 C.洗衣机 D.空调
2、现在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灯A中的电流,图中接法正确的是(  )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电流表的使用”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 _ ;
乙同学的问题: ;
丙同学的问题: 。
设计说明:第1题考查对生活中电流的认识;第2题考查电流表的连接方法,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是电学基本技能之一,要求学生要掌握.第3题考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甲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大了;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小了。
问题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两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入同一电路中,两灯亮度不同,甲灯比乙灯更亮,如果通过甲灯的电流是0.4A,那么通过乙灯的电流将 ( )
A、大于0.4A  B、小于0.4A  C、等于0.4A  D、无法确定
2、在如下左图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下左图(右)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L1的电流为0.7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A
C.通过L2的电流为1.2A D. 通过L2的电流为2.5A

3、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如图(左)所示,他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接通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指针位置如图(右)所示,则电流表A1的读数应是______安,电流表A2的读数应是______安。灯L1电流是 安
4、瑞瑞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中,提出了猜想:(1)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中的电流相等(2)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瑞瑞同学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和其他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
并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A点的电流
通过B点的电流
通过C点的电流
1.2A
0.6A
0.6A
【分析与论证】
(1)在物理学中,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是: ;
(2)分析瑞瑞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 (填“相符”或“不相符”)
【评估】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1) ;(2) 。
设计说明:第1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第2、3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类问题首先要进行电路的识别,搞清电路的连接方式,搞清电流表测量谁的电流,第3题除了要识图外,还要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两只电流表的量程。第4题主要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实验评价,①只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②用同一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结论具有片面性.
三、训练反馈
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把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 .
3、二极管是电子电路的重要元件,当电流从它A端流入时,二极管的 电阻很小,可视为二极管短路。当电流从它B端流入时,二极管的电阻很大,可视为二极管断路。
(1) 如图灯L1、L2的连接方式是 (串联还是并联)
(2) 当开关S闭合后, L2_________(亮或不亮)
4、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 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 。
5、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 。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
6、恐怖分子在公共场所安装了定时炸弹,其引爆装置如下左图所示,起爆前定时开关S是闭合的,当设定起爆时间一到,定时开关S会自动断开.为使引爆装置停止工作,拆弹专家应在图中 (填“a”或“b”)处剪断导线.拆除前起爆器上 (填“有”或“没有”)电流通过.
7、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 闭合开关,观察灯泡L1、L2的发光情况是 ;两电表Al、A2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
(2)请你在原图上适当改动导线的连接,使电流表Al、A2分别测量 L1、L2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x”,用笔将改动后 的导线画出来,导线不能交叉,改动尽可能少).
答案:1、A 2、正 失去 同种电荷相排斥 3、(1)并联 (2)不亮 4、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一定的界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S1 S3 S2 S3 6、a 没有 7、(1)L1不亮,L2亮;A1指针没有偏转,A2指针偏转 (2)略
四、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 :本单元是电学的基础,它的复习对后面的电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板演出了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点拨矫正,可以其他的学生继续分析(谁能给他帮帮忙,谁能看出他的过程又什么错误),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同时又为教师的思考赢得时间,或者教师在学生讲评的基础上给与继续的讲评。
4、利用远程研修学习的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课前知识梳理,便于提高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后,都先设置了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
【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究。
动手操作预设:
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沫屑,看是否能将其吸起。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摩擦过的塑料袋吸附在墙壁上、晚上脱衣服出现电火花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起电,感受电的神奇。)
2.电荷间的作用
【情景过渡】
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现象说明了什么?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提出问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如何?他们所带电荷相同吗?
【实验探究】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启发诱导】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吗?
【推进问题】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各带什么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趁热打铁】
1.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电荷相互 。
观看图片,根据现象思考并积极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
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它们都带了电。
猜想预设:
1.相互排斥。
2.相互排斥。
3.相互吸引,不同。
动手操作,观察体验。
观察现象: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
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
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分析推理: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它们所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荷。
回答预设: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
1.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2.正;同种;排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3.验电器
【过渡问题】
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少?
【启发诱导】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
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为什么?
【顺势追问】
3.如果让你设计出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你会使用哪一种原理呢?
【播放视频】验电器
【想想议议】
1.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
2.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
【引导自学】自学教材p33。
【问题驱动】
1.什么是电荷量?
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
3.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认识?
【归纳总结】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说明】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趁热打铁】
1. 如图所示的仪器叫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利用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导出电荷量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顺其自然。)
思考、交流。
回答预设:
1.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
2.一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观看、记忆: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
回答预设:
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张角大小表示带电的多少。
回答预设: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2.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
3.库伦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交流讨论后总结。
回答预设:
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使用验电器。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
1. 验电器;同种。
2. 张开;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原子及其结构
【过渡问题】
物体为什么能带电呢?
【视频播放】原子结构
【引导自学】阅读P33—P34“原子及其结构。”
【问题驱动】
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带电呢?
【强调难点】
带电实质: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趁热打铁】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摩擦时 的电子转移到 上,玻璃棒因 而带正电,同时丝绸因 而带 电。
2. 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负电荷抵消??? 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
C.正负电荷转移??? D.得失电子
(设计意图:把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有兴趣的观看视频。
思考讨论。
回答预设:
1.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原子核、电子。
2. 1.610-19 C
3.相等。
4.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 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
1.玻璃棒;玻璃棒;丝绸;失去电子;得到电子;负。
2.B。
5.导体和绝缘体
【情景过渡】
课件展示人摸静电球,引导学生讨论:
1.头发为什么竖起来?
2.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
【教师引导】
能用实验来探究电荷可以转移码?
【实验演示】
演示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提出问题】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演示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提出问题】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引导阅读】
自学教材P34,回答思考。
【问题驱动】
1.什么是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什么是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提出问题】
导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难点点拨】
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金属中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课件展示金属导体导电实质: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自由电子
【易错提示】
绝缘体不易导电不是绝对的,比如干木材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材则是导体。
【知识拓展】
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阴离子和阳离子,故溶液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被束缚在原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知识应用】
油罐车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按照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的思路进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观察现象:
头发竖起来。
学生猜想预设:
1.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电荷可以从静电球通过人体到达头发。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思考回答预设: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思考回答预设: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阅读、自学、思考、回答。
回答预设: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思考、讨论、猜想、领会。
学生交流回答预设:
在运输过程中,油与油罐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这些异种电荷一但放电产生火花将使油燃烧,酿成火灾甚至发生爆炸,所以这些电荷必须及时导走。铁是导体,安装一条铁链拖在地上,就可以及时地把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去,避免了异种电荷积累造成危害。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同步训练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入,即形象明了,又能体现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在学习两种电荷时采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先从学生所做的实验入手,推理自然界在中所有带电体要么和橡胶棒所带电相同,要么和玻璃棒所带电相同。让学生感受推理方法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
3.探究摩擦起电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需要干燥绝缘的条件,对于器材要提前烘干,否则,实验不容易做成功。做实验时最好套上塑料袋,防止因手出汗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附件1
附件2
课堂检测题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人 体、大 地、铜钥匙 B.橡 皮、煤 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  )
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 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
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 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
4.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三球都带电   B.只有一球带电
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已知丁球带正电,那么甲球的带电情况是( )
A.正电   B.负电  
C.正电或不带电   D.负电或不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 ,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 电子,带 电,橡胶棒 电子,带 电。
参考答案
1.解析:绝缘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但其电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易导电。
答案:C
2.答案:B
3.解析:塑料尺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尺会带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能吸引碎纸屑。 答案:A
4. 解析: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带电体之间要么相互吸引,要么相互排斥,因此,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其中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可否定A与C。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另两个不带电的小球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吸引。故应选D。
答案:D
5.解析: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一个带电体也能吸引一个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从丙吸引丁及丁球带正电可以知道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但从乙排斥丙球可以知道丙球一定带电,所以丙球带负电,乙球也带负电;甲吸引乙,则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选C。
答案:C
6.答案:转移、失去、正、得到、负。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
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
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诱思
【播放视频】2008年3月13日下午5点47分左右,位于南京学府路的东南大学老校区动力楼(4层)突然发生大火。受大风影响,火势较大,将动力楼第四层基本烧毁,过火面积近千平方米,虽无人员伤亡,而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被烧毁,多年学术资料毁坏.
【设疑】火灾原因查明:火灾的元凶是导线“短路”所致,何为短路呢?
认真观看视频
【板书课题】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设计意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时事新闻事件,从事物的反面让学生感受电路故障的危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
2.电流的方向
(二)电路
1.电路的组成
2.电路元件的作用
(三)电路图
(四)电路的状态
1.通路
2. 断路
3.短路
【想想做做】实验:怎样使小灯泡持续发光?
(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使一盏小灯泡发光?
(2)如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请同学们将这个电路连接好。
【实验警示】(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2)开关要能控制灯泡,且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体会电流的形成过程。)
【设疑】灯泡发光有电流通过,你想知道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吗?
【播放视频】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小结】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提出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那么电流有没有方向?
【播放动画】 电流和水流的类比

【点拨】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7页,回答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使学生认识到电流是有方向的。)
【想想做做】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归纳总结】
(1)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池的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判断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还可以直接通过脚的长短判断。)
【做一做】学生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思考: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议一议】观察自己连接的电路,回答: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电源:
干电池 氧化银电池 蓄电池
开关:
单刀开关 空气开关 拉线开关
用电器: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它复杂电路的组成。)
【考考你】
你能把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吗?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设计意图:在没有符号经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尝试画电路,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出用简单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实际电路元件的方法,同时领悟到物理学知识的美。)
【过渡】
为了便于研究,人们通常用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
【找朋友】认识常见的实物和电路元件符号
(指导学生自学)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小荷才露尖尖角】
看下面实物图,相信你能画出它的电路图!
【想一想】:通过实践,你认为画电路图应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画电路图注意事项:
①必须用统一电路符号表示元件,不能用实物图形。
②整个电路图化成方框图,除滑动变阻器外,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③按照实物图元件排列顺序画电路图,元件状态要一一对应(如:开关是断开还是闭合;滑动变阻器下边的接线柱接左侧,还是右侧)。
④各连接处不要形成开路,节点要点好。
⑤养成随时将各元件的字母名称标记的习惯。一般来说,灯泡用L,开关用S表示。
【小试身手】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动手画图,检测学习效果,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连连看】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器材电源、1个灯泡、1个开关、若干导线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小灯泡发光,用电器能正常工作,说明此电路为通路。
【连连看】
学生动手操作:将上面电路开关断开
小灯泡不发光,电路某处被切断,电路中无电流通过,此电路为断路或开路。
介绍两种断路故障:
(1)接触不良;
(2)导线断开
【实验】
(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
(2)出现了什么问题?
(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
【实验】完成教材P39演示实验:用一根导线接在小灯泡两端,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电源短路:会产生什么后果?
讨论:工作的用电器为什么不工作了?
小灯泡不发光,用电器部分被短路,电流流经外导线绕过小灯泡,此电路为局部短路。
【演示并揭秘】家庭电路线路板,负极接上保险丝的一端,另一端用尖嘴钳捏住接触正极,保险丝迅速熔断,产生火花。
(设计意图: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连接实物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短路现象,认识短路危害。)
【师生小结】
定义
特点
通路
正常接通的电路
有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
断(开)路
某处被切断的电路
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电源短路
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危害大,电源烧毁,绝对不允许
用电器被短路
用电器被导线直接连通
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
动手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聆听老师点拨。
观看视频、
思考讨论、猜想。
思考电流有没有方向。
观看视频,了解电流的存在
生答: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提醒:
发光二极管也叫LED,具有单向导电的特点。
学生体验
电源外部电流流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学生在实验中体验讨论、回答: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电路要闭合。
学生:完整电路包含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学生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学生观察符号图例并识记。
学生动手画图,
并交流画电路图的经验。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对照。
学生连接电路。
讨论说明电路的工作情况,认识通路和断路。

分析:
(1)不工作。
(2)电源短路。
(3)去掉“短路”导线。
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局部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被短路的用电器,该用电器不会工作。
三、盘点收获
归纳总结
小结提纲:见附件1
学生梳理
四、当堂达标
诊断反馈(课件展示)
见附件2
完成检测
见附件2
五、回归生活
应用创新
完成《助学》“小试身手”部分内容
课后完成作业题:
见附件3
【板书设计】
§15.2 电流和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元件及作用:
二、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四、元件符号及电路图
【教学反思】
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新课标的要求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为此,本节教案的设计完全是在领会了新教材设置意图的基础上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连接基本的电路开始认识电路的基本构成,接着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探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再利用电路的元件符号替代实物画出电路图,并实际动手操作,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最后,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对比、鉴定,比较优劣得出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而突破短路这一难点的思路则是进行时事新闻案例警醒,最后演示实验,用事实说话揭秘问题。
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是与上节所学的两种电荷没有充分的联系,即让学生明白电荷定向移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没有进行拓展延伸。
附件1 :
附件2: 达标测试
1.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 ,消耗电能的 ,输送电能的 和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_____组成。
【答案】电源 用电器 导线 开关
2.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化学电池有 、 ,在供电时将 能转化为 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工作时把 能转化成 能.
【答案】干电池 锂电池 化学 电 电能 其他形式能
3.,标出图中当开关闭合时的电流方向。
【答案】
4. 如图所示,若断开开关S2 、闭合开关S1 ,则电路是 路;若只闭合开关S2 ,则电路是 路;若断开开关S 1 、S2 ,则电路是 路。
【答案】通 短 断
5. 画出下面实物连接图的电路图。
【答案】

附件3: 选作
1. 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时,你怎样分析?
2. 尝试设计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并使它们能同时亮,也能同时灭。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连接、开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突破】
通过连接实物电路、画电路图,列举生活生产实例等多方式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教具及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自制暗箱、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2.5V、3.8 V的灯泡和灯座各2个、开关三个、1.5v干电池2节、导线若干等(以上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科学探究
(一)串联和并联
【情境设置】
魔术表演:教师出示自制的甲、乙两个暗箱,表面上都有两个灯泡,一个开关。闭合和断开开关,再取下其中一个灯泡。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灯泡的亮灭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观察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过渡导入】
同样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为什么取下其中的一个灯泡,会出现不同现象?
【板书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课件展示】
一 、串联和并联
学生活动一:“想想做做”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电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通过启发,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出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
提出问题:在连接电路之前,同学们思考连接电路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提示】
1.开关要断开.
2.绝不允许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
连接起来.
3.连接电路后,需检查电路连接无误,然后方可闭合开关.
学生分组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观察灯泡发光情况。
接法1:
接法2:
【顺势追问】
你能根据连接的实物电路画出电路图吗?
【展示交流】
把能使两灯泡发亮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在画电路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两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教师对这些电路图进行相应的点评,
归纳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板书】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学生活动二:
1.【类比模拟】
两位同学用身体和头当作灯泡,手臂当作导线,分别模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设计意图: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通过学生“手拉手,手搭肩”模拟串联和并联电路,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2.你自己画的电路图对吗? 阅读教材41页图15.3-1和15.3-2,修改自己的电路图,确保正确规范,然后在电路图中用箭头标出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电流的流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进一步掌握电路图的画法,也为在电路图中用箭头标出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作铺垫 。)
【提出问题】
1.串联电路的电流路径有几条?如果串上第三、第四个灯泡呢?串上更多的灯泡呢?
2.并联电路的电流路径有几条?如果并上第三、第四个灯泡呢?并上更多的灯泡呢?
3.当取下任意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小灯泡还能亮吗?取下的小灯泡对另一个小灯泡有影响吗?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还是互不影响?
【归纳总结】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相互影响。
2.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并联电路中两个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
充满好奇的观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回答:
闭合开关,两灯都亮;断开开关,两灯都灭;取下其中一个灯泡,甲暗箱的另一个灯泡不发光;乙暗箱的另一个灯泡仍发光。
学生回答:连接方式不同。
学生思考并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连接电路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需注意哪些问题?
听实验指导后,各小组思考、讨论动手连接电路,连接后向其它小组展示小组的连接方式。
两位同学把电路示教板挂到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让全体学生进行对比。
接法1:
接法2:
学生认真观察两个小组展示的实物电路和对应的电路图,寻找连接方法的不同:
第一种方法,2个小灯泡是依次连接的,像串糖葫芦一样叫做串联电路。
第二种方法,2个小灯泡的两端连到一起,然后再接到电路里叫做并联电路。
学生合作交流:
1.两位同学相互合作模拟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灯泡的是怎样连接的。模拟完后,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2.一位同学在黑板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流向。
观察电流的路径,分析并归纳电流的流向。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
动手实验探究,取下任意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发光情况。并分析归纳电路中用电器之间的影响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在电路中用电器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探究一:连接串联电路
探究二:连接并联电路
(三)生活中的
电路
【过渡】
在串联电路里,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是否会改变?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
探究一:连接串联电路
【引导猜想】
改变开关的位置,猜想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是否会改变?
怎样设计实验……
步骤:
按照下图连接好电路,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情况。
2.分别把开关改接到B和C两点,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情况。
【板书】结论一: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过渡】
我们探究了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下面继续探究开关在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课件展示】
探究二:连接并联电路
【引导猜想】
改变开关的位置,猜想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是否会改变?
【启发】我们在认识电路时,知道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两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能否让每只灯泡单独工作呢?怎样设计电路?
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按如下操作观察开关对两只灯泡的控制情况。
1.开关S、S1、S2都闭合,灯泡L1___,L2____。
(填亮或不亮)。
开关S和S1闭合,S2断开,灯泡L1 ___,
L2 ___。(填亮或不亮)。
开关S和S2闭合,S1断开,灯泡L1 ___ ,L2 ___。(填亮或不亮)。
3. S断开, S1 和S2闭合, 灯泡L1 ___,
L2 ___。(填亮或不亮)。
4. S闭合, S1 和S2断开, 灯泡L1 ___,
L2 ___。(填亮或不亮)。
【板书】结论二:干路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的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分析归纳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评估】
同学们,回想刚才的实验过程,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请同学们整理实验器材!
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
(见附件1)
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
电流路径
开关作用
用电器间是
否相互干扰
【问题过渡】
通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你能找到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吗?
【问题引导】
1.断开用电器能否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2.电流路径有一条还是多条?
【点拨归纳】
串联电路:一处断路整路断,只有一条回路。
并联电路:一支路断路另支路通,
有两条以上回路。
1.断路法:断开任意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不能工作的是串联,能工作的是并联。
2.回路法:只有一条电流回路的是串联,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是并联。
【过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是最基本的电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电路都是由最基本的电路组合而成的。我们生活当中你知道哪些电路,它们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课件展示】三、生活中的电路
【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43生活中的电路。
【问题引导】
1.家庭中的电灯、电扇、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用电器是怎样连接的?
2.街旁的路灯排成一列,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
3.教室里的各盞灯及插座是怎样连接的?
4.顺势提出
一个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一定串联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处处在生活中,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想想议议】
玩具警车运动时,警灯也闪烁不停,右图是简化电路图,学习了本节课知识,你能看懂这个电路图吗?小灯泡与电动机M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之间的影响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理由。
学生讨论,设计电路图,然后明确实验方法步骤。
小组明确分工任务,有序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理由。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并回答:每条支路上各加一个开关。
学生设计电路图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有两位同学互相合作连接电路示教板上的电路,同时挂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进行对比。
各小组对照电路示教板上的连接,检查自己连接的是否正确。电路正确无误后,学生按左面的操作观察开关对两只灯泡的控制情况。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
各小组举手发言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
完成表格,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突破本节难点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也才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更好的记住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而加以运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学生思考交流见解,
回答:
1.能独立工作的是并联,不能的是串联。
2.只有一条电流回路的是串联,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是并联。
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学习教材。
思考对应的问题做出回答。
1.当一个用电器工作时,其余的用电器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说明各用电器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支路中,所以家庭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
2.当一盏灯不亮了,其他路灯仍然会亮,说明路灯是并联的。
3.当关闭了教室里的一盏灯时,其余的灯依然会亮,说明教室的各盞灯是并联的,插座使用与否都不妨碍开灯和关灯,所以灯与插座是并联的。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闭合开关S1、S2,电流分别通过小灯泡和电动机,
有两条电流路径。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检测
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题和第2题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一、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③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联连接起来
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用电器互不影响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二、生活中的电路
家庭电路、路灯、、、、、、

【教 学 反 思】
一、本课的亮点:
1.我在设计教案时,首先通过魔术表演,同样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当取下一个灯泡后,一个暗箱的灯泡不亮,另一个暗箱的灯泡仍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连接电路,自己找到两种连接方式,然后画出电路图,交流讨论两种连接方式的不同,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为了更好的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我用两把直尺代替电路,请两位同学代表灯泡到讲台上来模拟串联和并联电路是怎样连接的。这样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合作交流,小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探究开关在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在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知道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两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能否让每只灯泡单独工作呢?怎样设计电路图?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并回答:每条支路上加开关。这样很容易的设计出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进行探究,把难的问题简单化,突破了难点。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电路图的设计可能与老师设想的有些出入,这就需要老师既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往正确路上引导。
2.一堂课中主要是以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又是第一次连接电路,不同学生使用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在引导上需要技巧。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不够,有些学生不参与实验的讨论操作,还需要老师加强实验教学。

附件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
逐个顺次连接
并列连接在两点之间
电流路径
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
电流的路径两条或两条以上
开关作用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对它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用电器间是
否相互干扰
各用电器相互干扰,若其中一个断开,其它无法工作
用电器互不影响?,
若其中一个断开,其它照常工作
附件2:
【 课 堂 检 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B、用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一定是并联的。
C、一般电路中,开关应最靠近电源正极。
D、我们教室内的电灯之间是并联的,和邻班的电灯是串联的。
2.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3.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同时工作,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4.根据实物电路画电路图。
5.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附件3:
【 课 堂 检 测】参考答案
1. 【解析】由于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不同,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的亮与灭时,这两盏灯泡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所以B错;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所以C错; 教室内的电灯和邻班的电灯可以各自独立工作是并联的,所以D错。
【答案】 A
2. 【答案】A
3.【解析】由题意知,照明灯和换气扇是相互不影响的,故应当是并联关系,且各支路上有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上没有开关。
【答案】D。
4. 【答案】

5. 【答案】 .
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
2.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并能正确的使用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间的实验合作,养成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电流表的读数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学准备】
教师器材:教学多媒体课件;电路演示板;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A实验导入
【实验设疑】分别将一节、两节、三节干电池接到小灯泡两端:
观察小灯泡发光有河不同?
为什么会不同?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了电流强弱的改变?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亮度不同,逐渐变亮!
因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强)了!
调速器使风扇转速变快;电动车速度变快;电视机音量变大、图像亮度、对比度……
转换法
B新课讲授
一 电流
1 定义
2 单位
【教师小结】
电流是有强弱、大小之分的
电流的强弱(大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I
教师简单介绍安培,让学生了解比安培小的单位:毫安,微安,及它们和安培的关系:1A=103mA,1A=106μA。
?
请学生帮忙估计教师家的用电器中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引导学生看课本p45小资料“常见的电流”,了解一些常见的电流,并进行单位换算的教学;
【练习】: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A;
家庭节能灯的电路是_____uA
知道电流的定义。
类比m;mm;um单位换算
在学习安培单位时,介绍安培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
练习单位换算;领会生活中常见的电流数值,增加对A的感性认知
二 电流表
1 电流表的读数
【过渡】电流看不见,不能摸,那是怎么知道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是0.2A的呢??
【实验】教师展示多种电流表:
学生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电流表有几个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如何判断使用的是哪个量程?
【读数练习】教师展示Flash课件,学生练习读数;并归纳读数的方法。
确定量程,改变指针,学生读数。
双量程读数
跨量程读数
根据电流数值,确定指针位置。
需要专业的测量仪器—电流表
学生观察讨论:指针、刻度、字母A
量程:0~0.6A,分度值:0.02A;?
量程:0~3A,分度值:0.1A
①同一个指针选择不同量程,结果不同,所以读数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
②两个数值是5倍的关系
2 电流表的连接
练习巩固
【过度】电流表是非常精密的测量仪器
【导学】阅读教材P50“练习使用电流表”领会电流表使用的四个要点,并讨论体会!
【合作探究】
1电路中只有一个小灯泡
学生从电路图上画出电流表,标出正负接线柱。
学生分组连接!(教师演示连接)
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会有什么现象?小灯泡是否会烧坏?为什么?
2电路中两个小灯泡串联,测灯L1(L2)或整个电路的总电流。
学生在电路图中画出电流表
学生连接实物图。
学生用分组实验设备进行测量
3电路中两个小灯泡并联,测灯L1(L2)或干路的总电流。
学生在电路图中画出电流表
学生连接实物图。
学生用分组实验设备进行测量
4 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如何选择量程?
被测电流分别大约为1.8A;0.36A,应该如何选择量程?
如果事先不能估测被测电流大小,应该如何选择量程?
5 电流表的四条使用规则中,如果违反了会有什么后果?能用试触法探究一下吗?
1.下图是测量小灯泡电流的电路图,其中一个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电流表测量的是__灯的电流;猜一猜,通过等L1和L2,哪盏灯的电流较大?
果和经验?
如何连接?
灯泡之前还是之后?
小灯泡不工作。造成电源短路。电流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为零相当于导线……
通过实物图、电路图、和实际试验操作的连接,掌握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
不超;用小!
先大;后小!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逆向思维,在此巩固电流表使用的规则。
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既巩固了本节的知识点,又留下悬念为下节新知作铺垫。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见板书设计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这节课我采用了“多循环—小反馈”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既能随时巩固,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有时效性和韵律感。
电流表的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实际的去使用。我设计了教学策略如下:
二、关于“电流”的概念
始终以为,新教材这个地方电流名称细节处理的不够好。本来就是“电流强度”,简称“电流”交代一下学生就能理解了。
附件二:课堂检测
1.下列常见的电流中最大的是
A.雷电的电流 B.房间灯泡的电流
C.家用空调器的电流 D.手电筒中的电流
2.如图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A)的读数为
A. 0.46A
B. 0.52A
C. 2.6A
D. 2.60A
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灯泡串联
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C.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D.开关只能控制L2
4.请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要求:
(1)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
(2)电灯L1、L2并联;
(3)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
(4)所画导线不能交叉。
5.根据右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5答案:
附件三:课后作业
1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当导线a、b 分别与标有“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此时,电流是从导线_______(填“a”或“b”)流入电流表,其示数是______A.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a与标有“______ ”的接线柱相连,b与标有“ ﹣ ”的接线柱相连.

2下列电路中,电流表测L1灯电流的是(?? )
3下列四个电路中,电流表能测量通过灯L1电流的是(  )
答案:D
4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两灯泡串联 B.通过L1灯的电流大于L2灯的电流 C.L1、L2两灯泡并联 D.若L1灯丝烧断,L2灯仍能正常发光
答案:
1 答案:a端;0.4A;0.6;-
2 C
3 A
4 A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练习电路的连接。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熟练使用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养成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电流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难点: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指导。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演示电路板一块、干电池两节、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学生用(每组):干电池两节、小灯泡多个(1.5V灯泡2个、2.5V灯泡2个、3.8V灯泡2个)、学生用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1、出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使其发光,问:小彩灯是如何连接的?
2、课件播放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问: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过渡: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你知道它们的电流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3、出示电路板: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后,一灯较亮,一灯较暗。
【揭示课题】 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是不是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一样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板书课题:§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思维很快拉到物理课堂上,同时通过连接串联电路,为接下来的实验作铺垫,也为学生的猜想提供感性材料。)
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串联。
观看家用电器工作情况,
并联。
观察到:两灯亮度不同。
思考:原因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交流评估
(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交流评估
(一)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提出问题】出示两灯串联的电路图,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假设】
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是 的。
请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设计方案】要想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找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关系,你能设计出探究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的实验方案吗?
为避免实验设计出现不必要的偏差,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需要测量哪些点的电流?你能设计出测量各点电流的电路图吗?
3、用几个电流表去测?
4、怎样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5、你能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次数
IA/A
IB/A
IC/A
1
2
3
巡回指导,听取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引导,然后让小组代表发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设计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出要测量电流的地方。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3、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4、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5、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温馨提示:为了顺利的实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在进行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连接电路时一般从电源的哪极开始?开关要处于什么状态?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3)电流表怎样读数?
(4)实验完毕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虽然这是学生第三次做电学实验,为使学生养成按操作规程做实验的习惯仍要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减少或避免出现问题,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连接串联电路,将电流表分别接在A点、B点、C点测量电流,探究电流特点:
【分析数据】各组的实验都完成后,请一些组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成果-----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展示。
根据数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是否验证了你们的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交流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3、有没有新的发现或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是相等的。那么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又有怎样的规律呢?我们继续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出示两灯并联的电路图,问: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假设】
在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是 的。
请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设计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说明:实验中尽量采用型号不同的两个小灯泡,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连接并联电路,将电流表分别接在A点、B点、C点测量电流,探究电流特点:
【分析数据】各组的实验都完成后,请一些组的同学把他们的实验成果-----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展示。
根据数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是否验证了你们的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交流评估】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思,提升思维高度。
思考、讨论、交流、猜想。
猜想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依据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猜想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依据是: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发光,要消耗一些电能,所以电流通过灯泡后会减小。
……
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回答问题:
1、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两个灯泡、电流表1个,导线5根。
2、需要测量A、B、C三个点的电流。
3、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一种观点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误差较大,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最后统一意见,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可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来探究规律。
5、思考需要记录的内容,设计出记录表格。
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和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并和其他小组交换看法、补充纠错,最后全班制定出最佳探究方案。
(设计意图:交流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学生从中可发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从而养成学生敢于表达想法的勇气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起,开关要断开。
(2)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3)电流表读数时视线要与刻线垂直;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指针偏转的格数。
(4)实验完毕,应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也记录下来。
1.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根据要求先测量A点电流值,将结果记入表格。
2.将电流表串联在L1L2的中间(即:B点),测量电流值并记录。
3.将电流表串联在L1的右侧(即:C点),测量电流值并记录。
4.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测量几组数据。
5.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学生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展示。
学生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a=Ib=Ic
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和自我评估: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好;不足之处如何改进;解决不懂的问题。
反思: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不同?(因为灯泡的规格不同)
思考并猜想干路和支路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1:我们猜想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依据是:……
猜想2:我们猜想电流关系不确定。依据是:……
猜想3:干路电流等于两支路电流之和。依据是:……
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并展示:用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1、测量出Ia。
2、测量出Ib。
3、测量出Ic。
4、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5、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也记录下来。
1.测出Ia并记录。
2.测出Ib并记录。
3.测出Ic并记录。
4.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测几组数据。
5.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学生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展示。
学生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a=Ib+Ic
学生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困惑。见板书。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助学》上本节的题。
2.完成“周六自测”。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能积极主动设计探究思路和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中,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慢慢地形成知识体系;并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并联电路的连接困难,部分学生弄不清分流点和合流点,连错电路。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能按要求去操作,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电路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的发生,排除电路故障时不熟练。
2、在“交流与评估”这一环节,学生还没有形成习惯,总是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多鼓励,做好正面引导。
3、因为有分组实验,有的学生非常兴奋,总是利用器材来做一些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大的尝试,给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各个探究环节有难度。
附件:
【课堂检测】
1.将L1和L2两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1很亮,L2较暗,那么 ( )
A.L1中的电流较大
B.L2中的电流较大
C.L1和L2中的电流是相等的
D.由于灯的亮暗不同,故无法比较电流大小
2.甲灯正常工作电流是0.5A,乙灯正常工作电流是0.8A,把甲、乙两灯串联接入电路中,测得流过甲灯的电流是0.4A,则流过乙灯的电流是 A。
3.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回答:L1中的电流是多少?
4.将图中给出的实物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S控制干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测A2测量L2中的电流。已知L1和L2中的电流均为0.4A 。
5.如图所示,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发现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在同一个位置,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 ,A2的示数为 ,灯L1中的电流是 。
答案:1. C 2.0.4 3.如下左图 0.7A 4. 如下右图 5.1.8A 0.36A 1.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