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B) C.p甲=p乙 D.p甲 【解析】 把长方体的重力记为G,底面积为S,则p甲=;p乙===,p丙===,所以选C。
(第10题)
A.FA
C.FA>FB,pA>pB
D.FA>FB,pA>pB
【解析】 由题意可得:ρA=ρB,VA>VB,
则mA>mB,GA>GB,故FA>FB,
又因为p======ρgh,
ρA=ρB,hA=hB,故pA=pB。
11.传统的电车要由两条“辫子”供电,行驶中容易掉“辫子”,已逐渐被淘汰。我国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储能式新型电车,没有传统电车的“辫子”,可在乘客上下车的短时间内充满电,还可以把刹车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利用。
(第11题)
某型号新型电车的有关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千克)
10000
满载乘员数(人)
80
满载时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厘米2)
5000
最大车速(千米/时)
80
(1)大型客车的轮胎都较宽,其目的是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假设每位乘员的质量为60千克,新型电车满载停在水平路面时,对路面的压强有多大?(g取10牛/千克)
【解析】 G乘员=m乘员g=80×60千克×10牛/千克=4.8×104牛,G车=m车g=10000千克×10牛/千克=1.0×105牛,电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则F压=G乘员+G车=4.8×104牛+1.0×105牛,=1.48×105牛,所以p===2.96×105帕。3.7
压强(3)
对应学生用书P131—P132
1.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B)
(第1题)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2.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酒精<ρ水),A、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pA>pB>pC
B.pC<pA=pB
C.pA>pB=pC
D.pC<pA<pB
,(第2题)) ,(第3题))
3.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哪一次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C)
A.第一次
B.两次凹陷得一样
C.第二次
D.橡皮膜不会凹陷
4.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型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A)
(第4题)
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5.一只烧杯放在斜面上,烧杯内盛有某种溶液,如图所示,则该溶液对杯底A、B两点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A)
(第5题)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
6.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的大小关系是(A)
(第6题)
A.
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7.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第7题①)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②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第7题②)
(3)比较丙、丁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8.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8题)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m甲=m乙,体积V甲
(第9题)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解析】 三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公式V=可知,液体的体积相同,据三个容器的形状可知,丙容器中的液面最高,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又因液体的密度相同,故丙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最大。
10.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A和FB,则(B)
(第10题)
A.pA>pB,FA>FB
B.pA
【解析】 瓶子倒立放置时,水的深度增大,水的压强增大,即pA
(第11题)
(1)实验前,先检查压强计探头、胶管和U型管的连接是否漏气,再经过调整使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平。
(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
(3)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
(4)小露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乙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上凹(填“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填“上升”或“下降”)。
【解析】 (1)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气密性,防止漏气,再调整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平。(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3)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4)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将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由于橡皮膜朝下,所以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压力,橡皮膜将向上凹;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橡皮膜向上凹得越多,体积越小,里面空气的压强越大,支撑的液柱位置越高。
12.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小明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小明首先把压强计放在空气中用手指轻压压强计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发生变化,其目的是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2)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其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强计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第12题)
(3)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析】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轻压橡皮膜时,会有漏气现象,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为0;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3.7
压强(1)
对应学生用书P125—P127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
C.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2.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C)
3.下列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B)
4.小敏利用海绵、小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C)
(第4题)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5.如图所示,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千克,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千克,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第5题)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6.如图所示,已知小明对沙地的压强约为10000帕,请你估计图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强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D)
(第6题)
A.1000帕
B.7000帕
C.10000帕
D.20000帕
7.底面积为0.2米2、重为400牛的铝块放在面积为400厘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铝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C)
A.2000帕
B.4000帕
C.10000帕
D.1帕
8.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米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米2,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6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8题)
A.手指必须用大于0.4牛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手指必须用大于400牛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9.正方体的铝块和铁块的体积相等,放在同一个水平桌面上,铝块和铁块对桌面的压力之比F铝∶F铁=27∶79,压强之比p铝∶p铁=_27∶79。(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
。
10.“骑泥马”是一种海涂趣味运动(如图),小金双手捏住“泥马”上的横档,一只脚跪在“泥马”上,另一只脚用力蹬海涂,“泥马”就会在海涂上“疾行如飞”。已知小金质量为62千克,
“泥马”的质量为10千克。(不考虑运动过程中对“泥马”和人的质量影响)
(第10题)
(1)小金以他所骑行的“泥马”为参照物,他的运动状态是静止。
(2)小金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一只脚跪在水平“泥马”上,另一脚悬在空中,“泥马”对海涂压力的受力面积是0.4米2,求此时“泥马”对海涂的压强。
【解】 (2)人的重力G人=m人g=62千克×10牛/千克=620牛,泥马的重力G马=m马g=10千克×10牛/千克=100牛,则人和泥马对海涂的压力:F=G总=G人+G马=620牛+100牛=720牛,此时“泥马”对海涂的压强:p===1800帕。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到的图像。用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C)
(第11题)
A.1∶1
B.2∶1
C.4∶1
D.8∶1
【解析】 由图可知:ρ甲=8克/厘米3,
ρ乙=1克/厘米3。
设m甲=m乙=1克,则根据V=得
V甲=厘米3,V乙=1厘米3,
因此S甲=厘米2,S乙=1厘米2。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即F甲=F乙,
根据p=得p甲∶p乙=S乙∶S甲=4∶1。
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C)
(第12题)
A.p甲=p乙=p丙
B.p甲
13.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第13题)
(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AD(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
【解析】 (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2)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汽车限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对路面的压强;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只改变压力的大小。
14.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的石料质量为31.8吨,密度为2.65×103千克/米3,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米、宽2米、高0.5米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米2。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千克/米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请计算:(g取10牛/千克)
(第14题)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析】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V石===12米3。
(2)由于石料放在水平基座上,石料对基座的压力大小等于石料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则:
F石=G石=m石g=31.8×103千克×10牛/千克=3.18×105牛,
石料对基座的压强:p石===1.5×105帕。
(3)基座的重力G基=m基g=ρ基V基g=2.05×103千克/米3×4米×2米×0.5米×10牛/千克=8.2×104牛,
基座对地面的压强:p基====5×104帕,
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