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的绕日运动(共2份)同步练习(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3地球的绕日运动(共2份)同步练习(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20:43:29

文档简介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2)
对应学生用书P156—P157
 
            
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B)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变化
C.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D.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2.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C)
3.在北半球一天中的正午,杆影最短时朝向(B)
A.东西
B.南北
C.东南
D.西北
4.如图所示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第4题)
A.地球位于甲处时,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
B.地球位于乙处时,杭州处在秋季
C.地球由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杭州白昼将变长
D.地球由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杭州气温将降低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的时段是(C)
(第5题)
A.②—③
B.③—④
C.④—①
D.①—②
6.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C)
(第6题)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7.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当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公转处在B位置,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
(3)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相互重合,每年有2次这种情况。
(4)当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地球公转处在B位置,此时浙江杭州的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大的。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
A.荡秋千,踏青插柳  
B.吃月饼,共庆团圆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B)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9.国庆节时,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C)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解析】 国庆节的时间为10月1日,此时间在9月23日后,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昼短夜长,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所以纬度最低的白昼时间最长。
10.如图所示,甲是“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乙是浙江省“某地正午太阳光线入室示意图”。
(第10题)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①处昼长为12小时。
(3)甲图中下列各点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C。(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乙图中的E、F、G三天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E,白昼时间最短的是G。
(5)乙图中的E、F、G三天中,最可能表示甲图所表示的日子是G。
【解析】 (1)由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可以判断出左半球是白昼,右半球是黑夜,晨昏线应该与太阳光线垂直,而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10题解)
(2)①位于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即白昼时间为12小时。(3)②所在的纬度线圈上处于白昼的部分多于处于黑夜的部分,而北极圈内已经出现极夜现象,即白昼的时间为零。由此可得①②③三处的夜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③①②。(4)太阳高度越大的日子,白昼时间越长,所以从乙图中可以看出E、F、G三天的太阳高度最大的是E,最小的是G,即白昼时间最长的是E,最短的是G。(5)因为甲图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候,E、F、G三天中G的太阳高度最小,所以G最可能表示甲图所表示的日子。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甲)(第11题乙)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A(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A(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南(填“向南”或“向北”)。
【解析】 从图甲逆时针转动的方向判断,此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北极为极昼,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在图乙中地球的位置应在A处。由A处到C处,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至赤道再移至南回归线,故移动方向是向南移动。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
对应学生用书P152—P154
 
            
1.下列属于公转特点的是(D)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我国教师节那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C)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
D.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动
3.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C)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正午影子的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
D.宁波球迷上午8: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19:00举行的NBA篮球赛
4.下列不属于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的原因的是(B)
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从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5.下列地点中,阳光能照射到水井底部的是(C)
A.上海  
B.北京
C.海口  
D.杭州
6.济南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如图A),图B是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第6题)
(1)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正确的是(C)
A.春分日——甲
B.夏至日——乙
C.秋分日——丙
D.冬至日——丁
(2)测量图B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C)
7.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平面A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平面B是赤道面。
(2)角C的度数是66.5°。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如果角C为90°,那么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没有。有无昼夜更替?有。
8.如图,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第8题)
(1)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17年的端午节是5月30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B(填“A”“B”“C”或“D”)。
9.如图甲是某观测者在当地6月22日时,根据观测到的竖杆的杆影绘制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图中表示正午的杆影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图乙,M、N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正确的是(A)
【解析】 (1)正午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值,此时杆影为一天中最短,由图可知,该日杆影最短为③处。(2)N在太阳直射点的北面,影子朝北,M在直射点的南面,影子朝南。
10.读泉州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D)
(第10题)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解析】 图中①所示太阳的高度最大,影子最短,代表夏至日;图中③所示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代表冬至日;②代表春分日和秋分日。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
(1)该图是北半球的冬季。
(2)此时太阳直射在B(填字母)。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3)此时浙江杭州的太阳高度的大小为B(填字母)。
A.一年中最大
B.一年中最小
C.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
D.太阳高度与日期关系不大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这天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12.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为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第12题)
(1)观察现象:图甲中,夏季楼房影子较短(填“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填“高”或“低”)。图乙中,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填“多”或“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填纬线名称)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季(填季节)的光照情况。
【解析】 (1)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楼房影子较短;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热带的影子最短,所以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2)由于地球是以66.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的,使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在进行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时,应选取冬季正午影子最长的距离,可以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