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重力同步练习(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3重力同步练习(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20: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重力
对应学生用书P108—P109
 
1.重为1牛的物体可能是(D)
A.一块砖
B.一头牛
C.一支钢笔
D.两个鸡蛋
2.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C)
3.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的1/6,一中学生在地球上的重力是588牛,当他到月球上时,其质量是(A)
A.60千克
B.10千克
C.9.8牛
D.588牛
4.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D)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D.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不破
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无论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都是不会改变的
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双休日时去公园玩过山车的情景。下列关于此过程中小明自身重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B.方向变化,大小不变
C.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D.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第6题))    ,(第7题))
7.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图中所示的墙体向左(填“左”或“右”)倾斜。
8.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缓慢改变斜面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填“不变”或“改变”)。
,(第8题))  ,(第9题))
9.如图为手拉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质量为0.4千克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g取10牛/千克)
【解析】 G=mg=0.4千克×10牛/千克=4牛。示意图如解图:
(第9题解)
10.如图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B)
【解析】 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的石块后,石块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石块下落路径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故选B。
1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
m(千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G(牛)
0.98
1.96
2.94
3.92
4.9
5.88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分析如表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千克时,它受到的重力是6.86牛。
(3)以下四个图像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
eq
\a\vs4\ac\hs10\co2(,,A,B,,,C,D)
【解析】 (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2)分析数据可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牛/千克,当物体的质量为0.7千克时,它受到的重力为:G=mg=0.7千克×9.8牛/千克=6.86牛。(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图像过坐标原点,故选A。
12.小明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质量(千克)
重力(牛)
比值(G/m)(牛/千克)
比值平均值(牛/千克)
0.10
0.99
9.9
0.20
1.96
9.8
0.30
2.91
9.7
9.8
(1)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2)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
(4)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各地区的g值仍有些差异,下列是小明查阅资料得到的有关g的信息。
地点
g值的大小
纬度
地点
g值的大小
纬度
赤道
9.780

北京
9.801
39°56′
广州
9.788
23°06′
纽约
9.803
40°40′
武汉
9.794
30°33′
莫斯科
9.816
55°45′
上海
9.794
31°12′
北极
9.832
90°
通过分析上表,可以发现,g值相同的城市是武汉和上海;g值相差最大的两个地区是北极和赤道。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纬度变化。
(5)实验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分别测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的体积(不同),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这两个物体的重力,再进行比较。
【解析】 (1)力和质量的实验室测量工具分别是弹簧测力计和天平。(2)根据G/m计算并填入表中即可。(3)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比值是定值或者重力与质量成正比。(4)前两个空格可以从表格中得出,后一个空格可以从表格的g值变化中推理得出。(5)该探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