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密度(1)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__kg/m3__,常用单位还有__g/cm3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1g/cm3=103kg/m3__。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其中m表示__质量__,V表示__体积__。
3.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__不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平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实际上是指( C )
A.重量
B.质量
C.密度
D.体积
2.将一实心铝块截去一半后,剩余一半铝块的密度将( B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的酒界面分明,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D )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4.铁的密度是7.8×103kg/m3,它表示( D )
A.每立方米铁的密度是7.8×103kg/m3
B.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00kg/m3
C.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g
D.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103kg
5.关于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密度跟体积成正比
C.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6.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瓶内的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 B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以上都是
7.电视剧中“霸王举鼎”的鼎(如图4-3-1所示)的道具最适合用下列哪种材料制作?( D )
图4-3-1
A.石头
B.铁
C.铜
D.泡沫塑料
8.有甲、乙两物体,甲的密度是10kg/m3,乙的密度是10g/cm3,则这两个物体中密度较大的是( B )
A.甲
B.乙
C.一样大
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9.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 )
0℃、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10.水的密度是__1.0×103kg/m3__,其含义是__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__。
铁的密度是7.9×103kg/m3=__7.9__g/cm3。
11.2011年6月杭州加油站微调93号汽油每升的价格。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变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受此影响,在每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或每立方米)汽油价格会略微__下调__(选填“上调”“下调”或“不变”)。
【能力提升】
12.如图4-3-2所示,等臂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C )
图4-3-2
A.1.4g/cm3
B.2.0g/cm3
C.3.5g/cm3
D.7.0g/cm3
13.下列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会变的是( B )
A.密闭容器内的冰融化成水
B.被“神舟八号”从地面带入太空的铁质脸盆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1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是( B )
15.[2015·泸州]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4-3-3中图甲是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4-3-3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kg/m3
16.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图4-3-4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4-3-4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__。
(2)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物理量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g·cm-3)
铁块1
79
10
7.9
铁块2
158
20
7.9
铁块3
237
30
7.9
铝块1
54
20
2.7
铝块2
108
40
2.7
铝块3
162
60
2.7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__;不同点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__。
②铁的密度为__7.9g/cm3__。
③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__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__。
④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__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__;__不可以,只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__。
【拓展创新】
17.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3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50.2
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__乒乓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__。第3节 物质的密度(2)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其变形公式有__m=ρV__和__V=m/ρ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C )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铜球的质量最小
B.木球的质量最大
C.铜球的质量最大
D.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C )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b、c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0.92×103_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不能鉴别,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和食用油差不多_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__3.3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cm、2cm、7cm。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答案】 V=2cm×2cm×7cm=28cm3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答案】 ρ==78.4g÷28cm3=2.8g/cm3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C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B )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4-3-6中实线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4-3-6
A.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
B.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
C.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固体的质量
D.当该固体的体积为2cm3时它的质量为6g
12.如图4-3-7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C )
图4-3-7
A.3∶4
B.4∶3
C.2∶1
D.1∶2
13.[2015·兰州]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1.5__倍。
14.一尊大理石人像的体积大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体积。若大理石的密度为2.7×103kg/m3,人的密度为1.0×103kg/m3,可以估算出这尊石像的质量约是__135__kg。
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4-3-8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_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__。
图4-3-8
16.测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图4-3-9
(1)如图4-3-9,小石块质量为52g,小石块体积为__20cm3__,则小石块密度为__2.6g/cm3__;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右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测小石块体积时,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则实验结果会__偏小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如图4-3-10所示,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
图4-3-10
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体积;
【答案】 1×10-4m3
(2)石块的密度。
【答案】 2.5×103kg/m3
【拓展创新】
18.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C )
A.
B.
C.
D.
19.一个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是178g,问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灌满水后的总质量为多少?(ρ铜=8.9×103kg/m3)
【答案】 空心的 188g第3节 物质的密度(3)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测物体密度的实验原理是要先测出该物体的__质量__和__体积__,用到的仪器分别是__托盘天平__和__量筒或量杯__。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2.测量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托盘天平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刻度尺__测出它的长度,然后利用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3.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托盘天平__
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量筒__测出它的体积,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能够__(选填“能够”或“不能”)浸没在液体中,最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可用__托盘天平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量筒或量杯__直接测出它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要测量食盐水的密度,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
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水
2.在根据密度定义式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时,首先要测量的是( C )
A.量筒内水的体积
B.固体放入量筒后水的体积
C.固体质量
D.随意测哪个
3.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刻度,要求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C )
A.500mL 10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mL 2mL
4.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比水密度小的木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中错误或多余的是( B )
A.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
B.取一个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记录示数
C.将铁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此时的体积示数
D.将铁块和木块系到一起后再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的体积总示数
5.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正确的是( D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6.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应用密度可以__鉴别__物质。
【能力提升】
7.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打算用天平(含砝码)、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别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C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1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C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牛奶中掺水含量
60%
70%
80%
90%
100%
/
牛奶密度(g/cm3)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9.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4-3-10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 )
图4-3-10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10.[2015·邵阳]小明同学是学校“环境保护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在一次对周边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中,他对污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其探究步骤如下:
图4-3-11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玻璃杯和污水的总质量为139g。
(2)将玻璃杯中的污水倒出一部分到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4-3-11甲所示,则量筒中污水的体积为__60__cm3。
(3)用天平测出剩下污水和玻璃杯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剩下污水和玻璃杯的质量为__78.4__g。
(4)污水的密度为__1.01×103__kg/m3。
[拓展创新]
11.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__m2-m1__;
C.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D.算出水的密度ρ。
[评估]
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
(1)__量杯的分度值太大__;
(2)__烧杯中有液体残留__。
[提出问题]
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g/cm3。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冰的质量m/g
冰的体积V/cm3
冰的密度ρ/(g·cm-3)
1
36
40
0.9
2
45
50
0.9
3
54
60
0.9
[分析与论证]
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__。
12.老师讲了“物质的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图4-3-12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水平_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0”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4-3-1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__220.8__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3,则柑橘的密度为__0.96×103__kg/m3。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柑橘表面沾有水,导致测量的质量偏大__。
(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__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得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__。
(5)小明认为,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__量筒所测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