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汽化与液化(共2份)同步测试(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汽化与液化(共2份)同步测试(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20:36:23

文档简介

第6节 汽化与液化(2)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沸腾和沸点
(1)沸腾:在__一定的温度__下,在液体的__表面__和__内部__同时进行的__剧烈_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__吸收__热量,温度__保持不变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沸腾现象: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__液面__速度较大的分子要脱离__液体表面__跑到空气中,而且处于__液体内部__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分子也要脱离气泡壁跑到气泡中。所以,沸腾是比蒸发__剧烈得多__的汽化现象。
(3)沸点:液体__沸腾__时的温度。沸点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液体,其__沸点__不同。炼油中的分馏技术原理:利用原有中各种物质的__沸点高低__不同,使它们在__不同温度下__沸腾,从而将它们分离出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100℃,酒精的沸点是__78℃__,物质温度低于沸点时,物质呈__液__态,物质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呈__气__态。低沸点的物质可用于医学上的冷冻治疗法。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温度达到沸点__和__继续加热__。
2.汽化的两种形式是__蒸发__和__沸腾__。
3.液化是__汽化__的逆过程。
(1)物质由__气__态变成__液__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__放出__热量。
(2)使气体液化的有两种方法:一是__降低温度__;二是__压缩体积__。其中家用液化石油是采用__压缩体积__的方法使之液化的。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B )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敞开的锅中烧水至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两者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C.液体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D.蒸发和沸腾时,如果不加热都不会继续进行
3.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A )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4.[2014·衢州]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A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5.农谚“水缸穿裙,天要下雨”指的是水缸外壁与水面相平处直至底部的位置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这些小水珠产生的原因是( B )
A.地面上的水渗透上去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缸壁上的
C.从缸的细小孔里渗出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缸壁上的
6.[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
A.雪
B.露
C.霜
D.冰
7.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B )
A.防止细菌感染
B.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C.烧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
D.烧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
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4-6-9中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图4-6-9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B__(选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质量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①__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__;
②__水沸腾时还要吸热__。
【能力提升】
9.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D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图4-6-10
10.如图4-6-10所示,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下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先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B )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1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4-6-11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
图4-6-11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1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D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___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____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上述两个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 A )
A.汽化 液化
B.液化 汽化
C.液化 液化
D.汽化 汽化
14.如图4-6-12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
图4-6-12
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放出__热量。
【拓展创新】
1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发酵40天左右。期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出地瓜酒。如图4-6-13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小明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图4-6-13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酒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明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答案】 对酒料加热,酒料吸热温度升高,汽化加快;酒气上升至小锅底部遇冷液化,形成液态“地瓜酒”附在小锅底部。第6节 汽化与液化(1)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物质由__液态__变为__气态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__气态__变为__液态__的过程叫做液化。
2.蒸发是在__任何温度下__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__液体表面__进行。液体蒸发时,要__吸收__热量,所以可使物体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做制冷剂。
3.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液体温度的高低__、__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蒸发现象:蒸发是一种__缓慢__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__液体表面__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__液面__的过程。因此,蒸发是在__液体表面__进行的汽化现象,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剧烈__,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温度越高,__液体蒸发__也越快。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2.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A )
A.吹气加快了蒸发,而蒸发要吸热,使水温降低得快一些
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留在上部
D.吹水的气把水的热量带走了
3.游泳上岸后,被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冷,是由于( C )
A.吹来的风温度较低
B.岸上的气温比水中的水温要低
C.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的水的蒸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B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5.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4-6-1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与液体的( D )
图4-6-1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6.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利用太阳光杀菌
7.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4-6-2甲所示,观察图甲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是在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温度__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乙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是在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液体表面积__有关。
图4-6-2
8.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__快__(选填“快”或“慢”),酒精蒸发__快__(选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__吸收__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__下降__。
【能力提升】
9.装香水的玻璃瓶的口总是很细的,这是因为( C )
A.瓶口细好看,漂亮
B.在用时流得少可以节约点
C.可以减少香水的表面积,减少蒸发浪费
D.瓶口细,温度低,蒸发慢
10.用电扇对着干、湿不同的相同温度计吹风,其结果是( B )
A.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会下降
B.干温度计示数不变,湿温度计示数下降
C.干温度计示数下降,湿温度计示数不变
D.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不会下降
11.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D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2.两支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4-6-3所示,原来里面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放在同样的环境中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B )
图4-6-3
A.甲容器内水较多
B.乙容器内水较多
C.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少条件不好判断
13.如图4-6-4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装有酒精的敞开烧杯中,10min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C )
图4-6-4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4.有一假说:水果和蔬菜切开后,质量的变化可认为是他们内部水分的蒸发散失所致。如图4-6-5所示的是验证该假说的实验方案的部分情景,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4-6-5
(1)能验证该假说的实验情景是__A__(选填“A”或“B”)。
(2)以上情况只能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_空气流动的快慢__有关;除此之外,__温度__、__液体表面积__与蒸发的快慢也有关。
15.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于是他们发明了如图4-6-6所示的“罐中罐冰箱”,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有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经常在沙子上浇水。
图4-6-6
(1)经常在沙子上浇水的目的是什么?
__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__。
(2)为什么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__加快沙中水的蒸发__。
【拓展创新】
16.[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4-6-7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图4-6-7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温度__的高低、液体__表面积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物质种类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4-6-8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液体表面积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温度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图4-6-8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