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物质的构成同步测试(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物质的构成同步测试(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20: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分子
(1)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极其微小的粒子。不同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也__不同__。
(2)特性:分子很__小__(选填“大”或“小”),分子之间存在__空隙__;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无规则运动__;分子之间有__引力__和__斥力__。
2.扩散
(1)__固体__、__液体__、__气体__都有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物质扩散的快慢与__温度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剧烈__,扩散越__快__。
(2)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热运动__。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C.分子与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 )
A.分子间的空隙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如图4-1-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4-1-1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结构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4.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飘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5.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分布状态来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4-1-2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 )
图4-1-2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6.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D )
A.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引力
7.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 )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酒香不怕巷子深
8.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D.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9.[2015·安徽]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做无规则运动_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10.课堂上,王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了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整杯冷水变红的时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_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__。
11.蔗糖溶于水后证明它还没有消失的证据是什么?
【答案】 蔗糖水是甜的。
【能力提升】
12.[2015·邵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 C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D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14.扩散现象( D )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15.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6.收集信息,探究物体的热膨胀
(1)晓丽收集到如下的信息:
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铁轨之间要留缝隙,否则天热易变形
加热装满冷水的水壶,水会从壶中溢出
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
从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许多物体,在__受热__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热膨胀。它可以发生在何种状态的物质中( D )
A.固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若固体中有一个孔,孔增大的体积就和同等大小的实心固体增大的体积相等。因此,一个玻璃烧瓶热膨胀时增加的容积,与一个同样大小的实心玻璃体增加的体积__相等__。
17.如图4-1-3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往左边注入50mL较咸的食盐水,往右边注入50mL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__淡__(选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__咸__(选填“咸”或“淡”),这是由于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的缘故。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__下降__,这是因为__分子之间存在空隙__。
图4-1-3
【拓展创新】
18.已知氨气溶于水后成为氨水,而氨水是一种易挥发出氨气的液体;酚酞是一种无色的试剂,将酚酞滴入浓氨水中,溶液会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李明同学按图4-1-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实验结果是:甲中小烧杯B中的溶液呈现红色,乙中小烧杯D中的溶液不变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4-1-4
(1)B中溶液为什么变红?__由于浓氨水中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达B杯的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B中蒸馏水也混有氨分子,酚酞变红__。
(2)李明探究的目的可能是:__分子是否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