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课件:3《回忆鲁迅先生》(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课件:3《回忆鲁迅先生》(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7 09: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回忆 鲁迅先生萧 红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和青年在一起。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鲁 迅 遗 容1956年,鲁迅墓迁到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萧 红
(1911—1942)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于香港。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wùké souyǎohónɡɡēnɡjiǎonìhéjiàoɡē dɑkāi(2)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jǐhónɡjiàntiáojìjiànɡjiāndiào(3)注意下列形近字的字形。xiāo
xiāo
xiāopí

píxiékāikǎihé
hé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
(2)安顿:
(3)些微:
(4)草率:
(5)深恶痛绝:
(6)存心: 明显;清晰。
安详,安稳。
轻微。
厌恶、痛恨到极点。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心里怀有的念头。(7)不济:
(8)校对:
(9)悠然:不好,不顶用。
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悠闲的样子。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上标注段落序号。阅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交流点拨】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4)调侃玩笑;(5)感染快乐;(6)阅读来信;(7)随意处理校样;(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9)看电影的路上;(10)先生的休息;(11)先生陪客;(12)吃鱼丸;(13)认真对待包纸;(14)对待工作和休息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你印象最深刻的生活片段是哪一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敏捷
性急
坚毅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幽默风趣可爱可亲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坚定乐观小结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写作特色3.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4.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含义深刻,请认真分析这些语句的含义。
(1)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2)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3)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交流点拨】
(1)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2)萧红深受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
(3)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小结: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比刻意叙事更真实、更感染人。(三)写法探究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视角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这样写的好处是:
(1)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4)更有表现力,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四)体验与反思
阅读本文后,从内容和写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点拨】1.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今天,我们通过萧红的回忆,看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2.《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笔法从容淡定,看似平静的叙述下面流动着深沉的感情,用这种笔法写鲁迅这样一个伟人,最恰切不过了,这正是萧红文章的不平凡之处。同时作者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了鲁迅这个人物性格。本文的这些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四、拓展延伸
附推荐作品: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周作人《关于鲁迅》五、板书设计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