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导入、交流 导入:“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那快乐是可想而知!但甘霖仅有一滴,故知却是债主,你乐得起来吗?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张潮在随笔写道:“人莫乐于闲。”什么叫苦?什么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作者简介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恩惠( )卸却( )纵然( )
监督( )循环( )如释重负( )qìlǎnmǐn huìxièzònɡdūxúnshì达观:
如释重负:
心安理得:
无入而不自得: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苦海:解释词语: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尽责任整体感知人生当___________ ,
而不能____________。勇于承担责任逃避责任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整体感知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段):
第三部分(4、5段): 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一)谈苦研读课文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安分 达观 责任 谈苦知足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谈苦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谈苦责任未了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谈苦谈苦 对自己的责任: 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二)论乐研读课文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论乐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古语——如释重负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论乐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论乐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论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三)担责任研读课文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担责任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担责任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是很遥远吗?担责任担责任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担责任担责任 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最苦——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分
说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苦中有真乐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结构梳理拓展延伸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提示:思维拓展品尝人生苦与乐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提示:难道老师就要你吃这串葡萄?我想这品尝葡萄的过程大概就似于品尝人生吧,面对果子的酸和甜,也就是面对人生的得与失。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写小作文: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小结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基础导练
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契约 音: 义: 恩惠 音: 义:
悲天悯人 音: 义: 卸却 音: 义:
如释重负 音: 义: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_____,号任公,别号_____。
二.阅读
(一)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________,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其中论据分_____论据和______论据两大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式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3.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提炼出本段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和_______。
5.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6.用“//”线为段分层。
7.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8.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10.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翻过来看……正是这种作用。
1.解释加点的词:
(1)如释重负(2)大抵
2.“无入而不自得”是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过来看”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5.文段一开头就用设问句提出论点,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6.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提炼出该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
8.该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9.用“//”线为文段分层。
能力提升
(三)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qì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huì 好处,给人财物
mǐn 同情
xiè 解除
shì 放开、放下
2.不得志。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A.对 B。错 C。对 D。对
4.饮冰室全集 梁启超 卓如 饮冰室主人
二.
(一).
1.最苦最乐,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2.略
3.人生最苦……未了人责任。
4.设问,排比
5.略
6.……未了的责任。//……什么苦。//独是……
7.知足 安分 达观
8.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9.(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0.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11.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
1.(1)放下(2)大概
2.孔子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3.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
4.过渡
5.更能吸引读者,引起读对所问及所答内容的重视。
6.自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7.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8.总—分
9.……乐事。//古语……(三)
1.b
2.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3.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
4.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