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理科)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理科)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31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生活中的书法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对照 牛 羊 犬 豕 马 鹿 弓 日 月 草 木 水 戈 户 人 大 女 又 目 耳 口 以下甲骨文字相对应的可能是今天的什么汉字呢?1、文字起源:
2、文字演变(1)脉络: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汉字与书法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商代甲骨文一)汉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辅助书体草书
行书由繁到简(2)趋势:二)书法艺术自觉阶段魏晋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实用功能兼具审美功能2、两大功能:观察图片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详备
严整
实用
简约
流畅
审美兼具魏晋(定鼎)钟、王
唐(盛世)欧、颜、柳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北宋苏轼、元赵孟睢⒚魑恼髅鞑煌?贝?氖榉ㄌ氐憧癫菘?榭穹挪活孔⒅毓娣斗ǘ妊照媲涮? 论:
汉字为何具有如此的生命力?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通畅无阻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书画同辉1)特点: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原料:笔、墨、矿物颜料;纸、绢3)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二、笔墨丹青中国画4)艺术特征:(1)写意与写实两大风格(2)不追求形似,重在主观性情的抒发彩陶画萌芽—成熟帛画以形写神顾恺之吸收外来风格展、阎、吴
敦煌壁画宫廷画、风俗画张择端文人画-特点王冕、徐渭、郑板桥一)我国绘画发展基本脉络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程咬金廉颇包拯曹操吕蒙宇文成都三、京剧的出现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杂剧
元杂剧----推向成熟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国粹问题:1、中国戏曲的源头是什么?
2、哪种剧把中国戏曲推向成熟?
3、康熙陪其母亲在看京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京剧的形成:
a、乾隆末年
b、道光年间
3、京剧的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
b、民国以来,徽剧“徽汉合流”—京剧成熟“同光十三绝”走向世界结语  书画同源,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不仅源头相似,而且美学意境也相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国古代以笔墨构筑的线性之美。
  与此同时我们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一件艺术作品承载的不仅是美学价值,还有史学价值。书画无声,但其中折射出的时代光辉让我们知道原来历史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感知。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感天动地窦娥冤》《牡丹亭》剧照(1)京剧魅力之一:综合性唱念做打(2)京剧魅力之二:写意性①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② 人物化妆、服饰、动作的写意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3.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A. B. C. D.5、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
6、《清明上河图》
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
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
7、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BBA图画文字天象①②③④⑤请为上述字体排出正确的演变序列。⑤④③①②隶书楷书小篆大篆甲骨文欧阳询
《化度寺碑》 颜真卿
《颜家庙碑》柳公权
《玄秘塔碑》张旭:终年帖张旭:肚痛贴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 怀素书樵图(国画) 《自叙帖》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怀素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释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 张旭
《古诗四帖》 怀素
《论书帖》 颠张醉素 王羲之
《十七帖》王献之 《中秋帖》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王羲之的行书神清骨秀,飘逸潇洒。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王羲之画像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 《鹳鱼石斧纹》《彩陶钵绘鸟纹》《龙凤人物图》 《人物驭龙图》 〈夫妇宴饮图〉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局部)东晋 顾恺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敦煌壁画 《九色鹿》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为”画圣” ,这是他的《送子天王图》. 唐代书画的特点:雍容华贵、注重法度大唐气象:
政治上:大一统;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
文人:积极、乐观、进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芙蓉锦鸡图 赵佶《枯木怪石图》 苏轼《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宋代绘画三大类:精致华美(宫廷画)、注重意境(文人画)、写实主义(风俗画)两宋时代背景:
政治:重文轻武;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民族关系:民族矛盾尖锐;
思想:理学兴起
文人:文人群体重道德修养元王冕《墨梅图》 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徐渭:《牡丹蕉石图》 徐渭晚年又号青藤道人。性情奔放,不拘礼节。画法学米南宫。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极佳妙;笔简意赅,善于概括事物的形象,实开明代以来水墨写意一画的新风格。此幅墨韵气势,奔放横溢。其特点更在于他以笔墨形象寄予浓烈的思想感情。“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