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理科)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理科)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31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一、浪漫主义文学 romanticism
1、时间: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3、特征:
发掘感情世界,想象和夸张手法
法国雨果英国雪莱德意志海涅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大仲马拜伦《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督山恩仇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唐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1831年,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 。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 。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 。《巴黎圣母院》一、浪漫主义文学 romanticism1、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3、特征:发掘感情世界,想象和夸张手法
4、影响: 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二、现实主义文学 realism1、时间:
19世纪30年代以后
2、背景:
工业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
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英国狄更斯俄国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美国马克·吐温英国萧伯纳法国罗曼·罗兰《人间喜剧》《大卫·科波菲尔》《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安徒生童话》《玩偶之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苹果车》《约翰·克里斯朵夫》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
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
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
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
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
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
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
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
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
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
真正的社会大爆炸”。 《安娜·卡列尼娜》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一)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性经济危机、社会问题
2、特征:
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表现自我、手法怪诞
3、代表作: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剧照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一)现代主义文学
(二)苏联文学
1、时间:20世纪上半期
2、代表作: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三)亚非拉文学
1、特征: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
2、代表作: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魔幻现实主义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小结: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