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高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绯闻
犒赏/手铐
处理/处方
B.愤慨/概念
校对/发酵
劳累/累乏
C.祈祷/颀长
雕琢/卓见
大厦/厦门
D.纤毫/翩跹
吝啬/稼穑
航模/模具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重庆市区委书记雷政富,到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短短数周,多名官员亦步亦趋,纷纷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叫好的同时也要警醒,决心能成就一时之效,完善制度方可长治久安。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政府官员心怀敬畏,谨言慎行,权力才不会失范,民心才不会失散。“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A.亦步亦趋
B.长治久安
C.谨言慎行
D.人亡政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11日发表声明称,澳方已经最大限度缩小了搜寻区域,并且对近日探测到的脉冲信号来自失联已一个多月的MH370航班的黑匣子非常有信心。
B.谈到近期大家热议的香港限购进口奶粉事件,崔永元表示,媒体不应该仅仅关注事件本身,而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去香港买奶粉。
C.中国社会走到了这样一个关口,多种新元素汇聚产生了如此别致的舆论场,民间对“夫人外交”表现出的强烈饥渴也正是源自时代发展的需求导致的。
D.开办高中国际班和中外合作项目,有一个重要价值,即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突破应试的桎梏,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
②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
③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
④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不是灌木盆
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
⑤站在花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的境界。
⑥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
A.⑥⑤④③②①
B.⑥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②③①⑥
D.⑤④①②③⑥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赀:
资财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恨:遗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人交,无畛城
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B.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
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
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以山多峻岭,不可骑。
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
家人唯吾母事之谨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
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
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
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3分)
②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先君忠厚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850-903)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他死后三年唐王朝灭亡。②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这首诗的首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劝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诗歌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抛却了这个基础,是绝对写不出诗歌作品来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13.下列完全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4.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举了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5.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6枚硬币
侯德云
俗话说,好吃的不如饺子,舒服的不如躺着。刘二说,老辈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他说,他从小到现在,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干了一天的活之后,又累又乏,最爱做的事,就是躺着。他说他小时候不爱躺着,在村子里到处乱跑。他说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能跑得很快,好腿的孩子也落不下他。
当然,让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也不是躺着。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
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还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嗤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
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那些日子,刘二每天肚子都气得鼓鼓的。
自从吃到了2分钱的硬币,刘二就不跟那些嘲笑他的孩子计较了。他在心里对他们说:“我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会在乎你们说什么。”
从8岁到23岁,刘二年年嘴里都要喀嗤一声,年年都能从饺子里吃到2分钱硬币,妈妈也年年都要重复一遍她说过的话。妈妈的话,给了刘二做人的底气,他觉得,这辈子,他一定会做出一件让人高看一眼的大事情。
刘二23岁那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年夜饭的饺子已经煮好了,却迟迟没有端上来。刘二着急了,进厨房去看,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
那年的饺子,有不少让妈妈的手指头捏破了。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刘二23岁那年,他总共积攒了16枚亮晶晶的带有齿痕的2分钱硬币。
妈妈去世以后,刘二用那16枚硬币买了一棵槐树苗,栽在妈妈的坟前。转过年,他向村委会递了申请,承包了那座荒山。
从此,每年的年夜饺子刘二都是跟妈妈在一起吃的。他把一碗饺子端到妈妈的坟前,说一句,妈,过年了,就大口大口吃起来。自然而然的,他的嘴里会“喀嗤”一声。他从嘴里吐出2分钱硬币,对妈妈说,妈,二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
如今,刘二妈妈坟前的那棵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刘二承包的荒山也绿得不能再绿了。雨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清清的溪水。他不想让那些溪水白白流掉,就在山下修了一个池塘,种上了莲花,养上了鱼。
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
村里有人看见过刘二在树阴里酣睡的模样,感慨地说:“舒服的不如躺着,这个刘二,真是好福气。”
差点忘了说,刘二现在已经不叫刘二了,他的大名叫刘志福。
16.“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18.有人说,小说在刘二发现母亲捏饺子的情节后便可以结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霍尔金娜:她超越了体操
贾冬婷
①“我环顾四周,现在却不能发现任何一个闪露光芒的体操选手。这些小女孩没有我的阅历、我的成熟以及我奉献给观众的愉悦。”这是霍尔金娜的自我宣言。
②的确,霍尔金娜让体操超越了胜负,超越了技术,而变为一门艺术。人们说:“霍尔金娜不是运动员,她是名出色的演员。”
③当启蒙教练第一眼看到4岁的霍尔金娜时,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小姑娘比同龄人高出一头,在体操界这绝不是什么优势。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身材不高、爆发力超常、有“小钢炮”之称的美国体操运动员雷顿,一鸣惊人地夺得女子体操全能冠军后,女子体操开始向高难度、男子化方向发展。而身高腿长就意味着腰腹力量不足,腾空旋转速度慢,稳定性差,动作难度难以提高。
④直到7岁,在家乡的一次选拔赛上,霍尔金娜遇到了来挑选人才的著名教练鲍里斯 皮尔金。霍尔金娜还记得那天的情形:“他问我是否怕他,我说是的。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的眉毛与猫头鹰的一样。他大笑。”那以后,这对师徒就没有分开过。皮尔金发现了霍尔金娜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动作只要示范一遍,她就能在几小时内学会,而且她漂亮、优雅。他开始把精力花在塑造这个骨瘦如柴、脾气倔强的小女孩上,他在期待某种奇迹的发生。
⑤国家队终于向霍尔金娜敞开了大门。皮尔金教练一直让她相信身高是她的优势。“在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平衡感不好的电线杆,但我有一个神奇的教练,他懂得创造另一种形式的体操。”霍尔金娜用尊敬的口吻向我描述她的教练皮尔金,“他不是用话语而是用行动让我变得自信,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让我觉得我是最美的。他给我设计的动作也是最复杂的。没人像我们这么有创造性,我们在一起装点体操服,比如在胸部和腰部,这让我看上去更加光彩照人。”
⑥1994年,霍尔金娜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只有15岁的她用一块欧洲锦标赛的银牌,粉碎了人们对她身高的质疑。随后在第二年于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完成了“马尔凯洛夫”腾越。此前,没有人相信女运动员也能做出这个动作。回忆起第一次品尝胜利喜悦的时刻,霍尔金娜说:“我觉得世界就在我脚下。我想赢下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⑦《高跟鞋体操》,霍尔金娜如此命名她刚刚出版的俄文自传。她对我解释说,这是形容她体操的高难度,除了她无人能够完成,“就像高跟鞋上的体操动作——美丽与危险兼具”。
⑧霍尔金娜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美丽,她懂得在比赛中适时地运用这种美丽。观众与其说是在看她比赛,不如说是在看她表演。不管是自由体操、平衡木,还是跳马、高低杠,她那轻盈的腾跃、优雅的造型,好像使体操比赛失去了竞争的含义,而变得如此赏心悦目。
⑨“所有人都应该在比赛时听到霍尔金娜的名字抖一抖,要不我干吗不断地回到赛场上?”霍尔金娜宣称。她的体操秘密就是技巧和她的双腿。她从来不怕挑战高难度动作,甚至把它当做一种乐趣。成绩证明了这一点——霍尔金娜是迄今唯一一个在所有体操项目上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动作的女子选手。
⑩1996年,17岁的霍尔金娜取得了她人生中里程碑式的胜利——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她回忆说:“在高低杠比赛的前一天,我决定加入一些新动作,这很冒险,但如果成功了,我就能赢得胜利。我决定那么做。第二天,我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动作,我成了奥运冠军。尽管美国观众不断地尖叫、跺脚,但我没有让他们得逞。走上赛场的那一刻,我觉得地板都被他们跺得好像在震动。”
⑾但是对于一个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17岁,往往被视做要退场的尴尬年纪。她离开体操一个月之后,又重新回到练习场。她说:“我想做一个榜样,我明白我还没有完全释放我的能量。放弃是荒唐的,就像一棵树苗才刚刚长到齐腰高,可以枝繁叶茂,还应该开花结果。”
⑿重新回归的霍尔金娜势不可挡,她在1997年获得了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这让她夺得奥运会个人全能冠军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而比胜利更重要的是,霍尔金娜超越了体操的传统观念:她证明了体操是能长期保持状态的一项运动,完全用不着在17岁就退役。她还改变了人们对女体操选手身材的看法,高大的选手照样可以完成复杂的空中旋转动作。
⒁“体操是我的生命。”霍尔金娜说,“我为体操付出了许多,但体操也同样给了我回报。无论如何,我总有离开的一天,就像我最初加入这项运动一样。许多年以后,我希望大家依然能够记得我——霍尔金娜,那个曾经为体操运动带来荣耀的女孩。”
(选自《读者》2008.17
有删改)
19.本文多处直接引用了传主的原话,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
20.按照一般逻辑,霍尔金娜应该说体操给自己带来了荣誉,可她却说自己是“为体操运动带来荣耀的女孩”,霍尔金娜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21.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霍尔金娜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变化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6分)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A(A.
fēi
kào
chǔ
B.
kǎi/ɡài
jiào
lèi
C.
qí
zhuó
shà/xià
D.
xiān
sè
mó/mú)
2.A(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这与“贪官纷纷落马”的语境不符。)
3.B(A项,在“黑匣子”后加上“这一结论”或“这一推断”;C项,去掉“导致的”;D项,“开办”不可与“项目”搭配)
4.B(⑥先说一种普遍情况,然后④转折引入正题:描绘紫荆花(“羊蹄花”)。之后根据盆栽和乔木的顺序,确定②③的顺序,之后①总结,然后⑤递进。)
5.
C
(遇:礼遇,机会)
6.
A
(A.介词,和、同;B.连词,表示顺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但是;C.介词,在/介词,因为;D助词,的/代词,他。)
7.
B(略)
8.
C
(C原文“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是戴硕文风,原因不能追究于科举失利;另外,“科举考试历尽坎坷”于文中也无根据;再则,“大抵有”不表示诗文“充满凄苦悲凉的情调”。)
9.(1)①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
(3分。计分点:“第”,但,只管,1分;“备”,尽,遍,1分;“以告人”,省略句,“不把它告诉别人”1分。)
②近年来,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客居在外。
(4分。计分点:“顷”,近年来,1分;“授徒里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在里中教授学生,1分;“辄”,就,1分;句意1分。)
(2)①从不言人过矣
②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
③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答对一点2分,2点3分。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先君的名字叫戴硕,字孔万,号霜岩,又号茶道人。家中世代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凭借钱财在乡里称雄。乡里人都称赞姓戴的家族出忠厚而有德行的人,县里的官员常去馈赠慰问,以此来教诲县里的人。
先君做人醇朴恭谨,忠厚谦让,从来不说别人的过失之处。和人交往没有界限和范围;和人说话,总是喜欢劝勉别人做善事,津津乐道,说个不停,第一次见人说这样的话,第二次见人也还是这样的话,一旦有立即感奋响应的人,他就会高兴得睡不着觉。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叹服他是有德行的人,不敢冒犯他;即使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生平不曾和其他人红过脸或是在人面前说话失言过。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甲午年,他二十一岁时,补官任博士弟子。因家里贫穷,以教授经书为职业。辛丑、壬寅年间,开始在庐江一带背着口袋教授学生。一年回家两次,博士弟子一职得来的薪俸用来养家糊口。近年来,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客居在外。现在竟然死在外面。唉,悲哀呀!
先君写文章不起草,只需在阶梯前来回走几次,就能落笔成文,且不需修改一个字。尤其喜欢写诗,诗词的内容大多是悲伤凄楚的情调,总共一百多卷,都可以为世人传诵。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半生,但科举考试却一生坎坷,没有机遇。家里米和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常常缺少,家里的儿女们也常饿的啼哭不止,他曾说过:“想要靠读书积累善行获取回报,就像风和影子一样都是抓不着的。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应该到这种地步吗?”当时的感叹都表现了出来。家中的人只有我的母亲侍奉他非常恭谨,儿子一辈的人狂妄地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无法做到。
先君死在陈家洲。陈家洲距离县城有一百四十里路,他在去年十月初一前往。在此以前,他客居舒城山中,夏末秋初时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突然脚上起了疮,很痛,过了一个月稍稍有了好转,于是就回家了。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连绵起伏,不能骑马,有脚病也难以步行。过了不久,脚疮痊愈,恰逢吴家人来请,就离开家前往。我送他到城外,哪里能知道那竟然是永远的诀别就不再见面了呀!他到陈家洲五十天死的。这之前的十天前有他的家书一封,说是在脖子偏左的地方起了疮。我们认为父亲正值壮年,又有美好的品德,这不过是脚病的余毒而已,没放在心上。不久,他的学生看病情不能好转,才派人来家报信,等到那里以后,已经来不及了。父亲住在陈家洲不满两个月,可那里的人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动。他死后,人们都不停地哭着说:“老天真是不长眼呀!”唉!人没有不死的,可是父亲却是客死在外,过早而死,穷困而死,忧患而死,这是不肖的我一辈子的悔恨呀,到死都不能消除……
10.(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等,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②流离之苦(或:漂泊之苦)(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③身世之悲(或:壮志难酬)(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写照(1分)。④家国之思(或:心系国家)(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1分)。(四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11.(1)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2)
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4)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2.(5分)答案:BD(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一定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过于绝对。)
13.(3分)答案:A
14.(4分)答案:①前者用来证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的观点。②后者用来证明“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同时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15.(4分)答案:①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感动读者。②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能成为诗歌的语言。(4分,答对1点得2分)
16.(4分)(1)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刘二的爱和希望,为塑造母亲形象服务。(2)为刘二买树苗、承包荒山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照应结尾处刘二的真名“刘志福”,表明刘二是一个真正有志气、有福气的人。(4)是全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每点1分)
17.(5分)(1)细节描写。如,①“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这个细节表现了妈妈为让儿子吃到有硬币的饺子的苦心。②“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这个细节写出了刘二努力奋斗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神态描写。如,“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这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刘二知道母亲苦心后的感激之情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答对1点3分,其中写出手法1分,举例1分,分析1分;答对2点5分。如答“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可,但需言之有据,分析合理)
18.(6分)不同意。(1)小说在后半部分充分表现了母亲的做法对刘二的深远影响,升华了母爱的伟大力量,把小说提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审美高度。(2)小说前半部分是歌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母爱,后半部分是歌颂由母爱产生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答出“不同意”1分,答出1点理由3分,2点5分;如答“同意”,不超过3分)
19.使本传记更加真实、准确、可信;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传主的性格;使传记更具故事性,增强了传记的可读性。(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20.理由:①她证明了体操是能长期保持状态的一项运动,无需在成年前退役;②她证明高大的选手照样可以完成复杂的体操动作;③她在所有体操项目上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④她使体操比赛变得赏心悦目,犹如优雅的表演。⑤她使体操超越了技术,而变为一门艺术。这一切都超越了体操的传统观念,为体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她才会有如此自信的自我评价。(答对一项给1分,答对四项即可给5分。)
21.启示:①要获得成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自信;②需要良师指导;③要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④要富于创造性,勇于创新;⑤要永不满足,执着上进;⑥绝不能轻言放弃等。(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22.一是中长期合同成为劳资双方的首选(3分)。二是续订合同难度加大(3分)。
或“一是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3分),二是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更苛刻(门槛会更高)(3分)”。(意思相同即可)
23.参考示例: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曹雪芹的梦中泪(6分,一句3分。)
24.
参照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