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7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 1、《诗经》
(1)概况:A 时间:
B 内容分为三部分:
(2)特点:
(3)地位:西周至春秋中期风、雅、颂 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骚体)
--诗歌体裁
(1)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句式灵活。
(2)代表及作品
屈原《离骚》 《离骚》 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特点:
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3)代表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二、汉赋 ——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1)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探究问题: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政治: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文化:
国内南北、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外的文化交流三、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浪漫主义诗人(诗仙)现实主义诗人(诗圣)白居易(成就最高)杜牧李商隐(小李杜)边塞诗讽喻诗四、宋词和元曲1、宋词:(1)起源: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1)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通俗化)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特点 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3)宋词派别及代表: 婉约派:柳永(北)李清照(南) 豪放派:苏轼(北)辛弃疾(南)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2、元曲:(1)元曲兴起的背景:(2)历程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3)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兴起:宋代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繁荣:元代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4)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诗、词、曲有何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五、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
(兴起)志怪小说——《搜神记》
《世说新语》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毅传》
《莺莺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四大名著背 景:
(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
2、小说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背景及特点特 点:
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评议的运用,都大大超过前代。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
总结: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奴隶社会的《诗经》,很多诗作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要求。
  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不满。
  汉赋词藻华丽,是汉代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腐朽,出现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
  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由盛而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是对各阶段的反映。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国家分离,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宋词和元散曲是城市经济的繁荣的产物,适应了市民阶层兴起的文化需要。
小说也是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和宋代的话本小说,都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得到蓬勃发展,很多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批判礼教的虚伪和选举制的腐败,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总结: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的诗歌源于人民的劳动号子
B.《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C.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代
D.宋朝流行的诗歌体裁是词和散曲
2.下列文学体裁流行的先后顺序是
①赋 ②词 ③散曲 ④楚辞
A.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3.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
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
④唐朝诗人富有想象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 .通俗文学的发展
C .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6.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
②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③雅是宫廷乐曲歌
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8.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