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江 南 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魏晋隋唐时的儒学(背景)1、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魏晋南北朝)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①佛教盛行。
统治者的扶持;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寺院经济发达;佛教改造以适应国情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在上层社会、下层民众中皆有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为何魏晋时期儒学受到挑战?1、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2、隋 “三教合归儒”;唐三教并行一、魏晋隋唐时的儒学(背景) “三教合归儒” 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儒学吸收佛、道精华,从而进一步确立儒学统治地位。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
“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二、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1、理学由来3、代表人物北宋南宋“二程”
程颢、程颐朱熹二、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程
颢程
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核心)北宋时期 代表:程颢、程颐兄弟 思想: 1)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礼后物 (核心思想)
3)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4)认识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2)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主张①、朱熹的理学思想:a、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b、人性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与天理相一致。“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物”即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子全书》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子语类》 ②、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1)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守仁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宇宙便是吾心”
“心即理”
“心外无物”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2)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求知》二程说:学任何知识都要深刻探究,这样才能得到其中的道理。
朱子说:“对,学习要贯通,必须花功夫,由浅及深,才能掌握天下的道理,但是,求道理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科学而是为了让人们明白道德伦理,懂得善。”
阳明说:“学习知识不必向外界探索,只要反省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得到知识和道理,良知是人固有的,只是被欲望侵蚀,要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来恢复人的本性。”认识论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致良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比较学 派比较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比较学 派比较项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可取之处: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范仲淹——陆游三人的诗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操?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总理引张载此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关学是他在关中地区讲学而形成的一个大的学派。比他稍晚的是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洛学,(因是洛阳人而得名),再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了。关学和洛学是理学的学派之一,也是朱熹思想的先驱。
此诗说的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要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 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讲求以理统情、自我约束,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可取之处:
①具有和谐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奋发进取;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宋明理学?批判、继承、改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包括
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 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 ④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C ②③④2、以下有关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唐代以来复兴儒学运动的产物
B.北宋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C.朱熹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D.可以通过《四书章句集注》来了解理学内容BB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的 运行法则 B、社会的发展规律
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5、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
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CA7、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
?
①“心即理也” 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 ③“致良知” 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以下哪一观点比较经典地代表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C.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AA课后练习:P15二、学习延伸(1)可取:
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可取: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