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28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沙井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年级
语文
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

。”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
。”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物的事例,其中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例子的两句是“

。”
(5)我们一般用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句话来概括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汗

hán
瞋目
chēn
床蓐

覆校无疑
jiào
/老校退卒
xiào
B.拔擢
zhuó
砧板
zhēn
彘肩
zhì
剌谬
miào
/
戮力lù
C.揾泪
wèn
刀俎

玉玦
quē
目眦尽裂

/
恣卒为暴

D.籼稻
shān
车骑

盘桓
huán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D.多情女子决不反弹琵琶;我要是与他人共枕同衾,怎么对得起地下的先灵?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即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B.
市场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他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发展。
C.
目前,由于缺乏信用所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流行病”。
D.
我们的“内部规则”能否与世界贸易组织的通行规则兼容,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我国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
5.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
②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③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⑤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A.
④①②③⑤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②⑤④③
D.
①②⑤③④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6.
【端正好】一曲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情景说出其用词之妙。(4分)
7.【滚绣球】一曲中,离别不舍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请选取其中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文言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节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B
请假设草具
C.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D.谢不能,请改过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中,文言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3分)
A.杀一老卒,何甲也?
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
C.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司马迁《鸿门宴》)
D.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鸿门宴》)
10.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太尉尽辞去
B.所:俱至孝德所
/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C.薄:门衰祚薄
/
日薄西山
(李密《陈情表》)
D.卒:今尚书恣卒为暴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1.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公幸教晞以道
A.
邠人偷嗜暴恶者
B.
请辞于军
C.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D.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12.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又以刃刺酒翁
B.且: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太尉笑且入曰
C.为:某为泾州,甚适
能为公已乱
D.者: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
甲者愕,因谕曰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3分)
(2)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张巡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1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3分)
(2)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3分)
论说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8、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
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20、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祥,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的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在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2/1、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2、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分)
23、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语言文字应用(4分)
2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1)
(不超过30个字),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2)
(不超过30个字)。
八、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话,按要求作文。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说,“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意为做人做事都要应该深入地思考,谨慎地作出选取。在莎士比亚《哈姆莱特》里,哈姆莱特做人做事过多的考虑,决定了的事迟迟不做,犹豫不决。一般都认为这是哈姆莱特命运悲剧原因之一。
做人做事是应该深思、慎取,还是果断、行动?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请你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楚,事理结合充分。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书名号有无皆可)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A(B谬C

玦D

晡)
3.D(A课本26页
B
课本42页
C
77页
D
81页(
反弹琵琶的意思是:从反面看问题,和常规事物对着干或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行为。)
4.D(A课本8页:
“是因为”“的缘故”两个删去一个;
B
课本12页:
“的发展”去掉;
C课本13页:
“等”后面应该有“的现象”;
D
课本14页)
5.A
(课本8页)
6.“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4分)
7.参考示例: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一句用拟人手法写请稀疏的树林挂住斜阳,使它不要落下,将抽象的情感物化为可感的事物;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远远看见离别的长亭因此消瘦,表现内心伤感之情。(手法1分,效果2分)
8.D
9.A(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10.B
(A致辞
/
辞退
B
住所
C
浅薄
/
靠近
D
士兵
/
最终)
11.B
状语后置
(A定语后置
C
宾语前置
D
省略句)
12.A
(A以:用
B将要
/
并且
C

/

D
停顿
/
的人)
13.(1)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都砍断头颅,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
(2)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这些人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
14.D
15.B
16.C
17、(1)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
(2)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18、(3分)C(C项信息在第三、四段。第四段开头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知,选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A项信息在原文第一段。B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
19、(3分)B(B项张冠李戴。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说“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因此选项中的“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更美好”不符合文意。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六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

20、(3分)B
(B项扩大范围,具体信息在第五段,原文说“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由此可知,选项中“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错误。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
21、答案:
①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②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③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④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
22、答案:
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23、答案:
认同。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
(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如果不认同,言之成理亦可。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联系生活谈看法略)
24、答案:1、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2、是比较宽容的,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25、作文:参考高考阅卷评分标准
考号
姓名
班级
试室号
座位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