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港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职高)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
分。
D
C
C
B
不合语境
D
拟人手法
C(A、缺主语,去掉“在”。B、主宾不搭配,将“新产品”与“技术人员”位置对调。D、“数量”与“提高”不搭配。)
A
D
A
10、B
11、C“我主张人人都既要当主角、配角、职员,也要当编剧、导演”提示了语序。
12、B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
13、B
14、(4分)
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评分标准:性格、分析各2分,大意对即可。
15、B
16、C
应是宾语前置
17、D曾晳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大理想。
18、(7分)
(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评分标准:“吾”、“毋”,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2)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评分标准:“与”、“安”、“邦”,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或: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评分标准:“非……何”、“孰”、“为”,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19、(每空1分,共6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错一字,该句不给分。)
(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4)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0.
D(“庆幸”误。“庆幸”指的是为自己偶然目睹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庆幸。)
21.
D(“逆来顺受、脆弱”误。中年人是一个谨小慎微、与城市隔膜、卑微但不乏自尊和善良的农民工形象。“过马路”体现“谨小慎微”和“与城市隔膜”;手捧鲜花的姑娘的一声“对不起”,让他受宠若惊,体现“卑微”;由推人姑娘到手捧鲜花的姑娘,中年人的表现和心理变化体现了“不乏自尊和善良”。)
22.
(4分)
①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人。
②应该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
③每个人的生命中无法逃避面对突发事件和身边的人,你对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
23.(5分)
参考答案:
爸爸、妈妈:
今天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咱家楼下的赵奶奶突然病倒,非常危险,她的小孙女哭着来找我,因为赵奶奶家里没有其他人,所以我决定送赵奶奶去医院。希望你们下班后不要担心。
女儿:小红
x年x月x日
评分标准:称呼、落款各1分,事由2分,结束语1分。
24.(10分)
范文示例:
请假条
李老师:
我因感冒发烧,今天上午经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流感,不能坚持到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三天(xx月xx日至xx日),敬请批准。
附:医生证明
请假人:小明
X年x月x日
评分标准:标题2分,称谓1分,事由2分,请假时间1分,医生证明
1分,落款2分(署名、日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5.(60分)
大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
展
等
级
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材料丰富
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形象丰满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意境深远
文句有意蕴
有个性特征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要有一点突出者,就可按等级评分,直到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同一错字不重复扣分;每少50字扣1分。
④可以确定为抄袭或者宿构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共7张PPT)
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14、(4分)
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评分标准:性格、分析各2分,大意对即可。
18、(7分)
(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评分标准:“吾”、“毋”,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2)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评分标准:“与”、“安”、“邦”,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或: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评分标准:“非……何”、“孰”、“为”,各赋1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1分。
22.
(4分)
①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人。
②应该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
③每个人的生命中无法逃避面对突发事件和身边的人,你对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
23.(5分)
参考答案:
爸爸、妈妈:
今天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咱家楼下的赵奶奶突然病倒,非常危险,她的小孙女哭着来找我,因为赵奶奶家里没有其他人,所以我决定送赵奶奶去医院。希望你们下班后不要担心。
女儿:小红
x年x月x日
评分标准:称呼、落款各1分,事由2分,结束语1分。
24.(10分)
范文示例:
请假条
李老师:
我因感冒发烧,今天上午经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流感,不能坚持到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三天(xx月xx日至xx日),敬请批准。
附:医生证明
请假人:小明
X年x月x日
评分标准:标题2分,称谓1分,事由2分,请假时间1分,医生证明
1分,落款2分(署名、日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大作文评分标准60分
基
础
等
级
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
展
等
级
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材料丰富
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形象丰满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意境深远
文句有意蕴
有个性特征
说
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要有一点突出者,就可按等级评分,直到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同一错字不重复扣分;每少50字扣1分。
④可以确定为抄袭或者宿构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盐港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职高)语文试卷
命题人:唐淑贞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知识)和第Ⅱ卷(语言应用)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基础知识
共33分)
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找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敷衍(yǎn)
撮土(zuō)
窘迫
(jiǒng)
奖券(juàn)
B、复辟(pì)
庞蕴(yùn)
抽噎(yān)
哽咽(yè)
C、黢黑(qū)
笨拙(zhuó)
休憩(qì)
沙砾(lè)
D、粗糙(cāo)
逶迤(yí)
饿殍(piǎo)
殷红(y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礼
筹码
家谱
持之以恒
B、忽略
坚困
健硕
踽踽而行
C、遒劲
清冽
缥缈
姿态翩然
D、伏法
寂寥
任性
毛骨耸然
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笑靥:笑时脸上露出的酒窝,也指笑脸。
B、惊诧:惊讶,觉得奇怪。
C、燠热:天气阴沉,空气湿润。燠:湿润。
D、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等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B、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兴高采烈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C、小屋迷失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D、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5、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按时到校。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B、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8、下列句子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是家母八十大寿,欢迎各位光临。
B 小姐,令尊既然不愿意把财产分开,就放弃登记吧!
C 小姐,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财产的继承权。
D 我家令媛这次绘画获奖,多蒙您的指点,真的好感谢你。
9、下列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不能十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将下列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
;
;
;
;
。我主张人人都既要当主角、配角、职员,也要当编剧、导演,同心协力演好威武雄壮的人生话剧。
①有人想当主角,为全剧挑起大梁
②有人想当职员,做演出的无名英雄
③有人想当导演,做全剧的“军师”
④有人想当配角,为“红花”当好“绿叶”
⑤有人想当编剧,做全剧的“主帅”
A.
①④③②⑤ B.
⑤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⑤③
D.
⑤③①④②
第Ⅱ卷
(语言运用及表达
共117分)
二、文学常识与文学鉴赏(10分)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13、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1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3分)
A.为国以礼
由也为之
B.方六七十
且知方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18.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分)
译文: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4分)
译文
: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9.填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4)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五、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20--22题
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陈启文
⑴我的车蹬得飞快,快得让我来不及看清这城市的任何一张面孔。无数攒动的人头和背脊,在我前面突然出现又在我身后匆匆隐没。他们连同他们身后的背景对我都是模糊的,而我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匆匆掠过的身影。
⑵丁字路口,我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⑶一个人正在试图横穿马路。他穿着件洗旧的汗衫,驮着一只大蛇皮袋,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城市的每一个轮子都在高速运转,城市不会因为一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而放慢速度。
⑷他试探着迈了一下腿,又瑟瑟地缩了回去。
⑸找死!一个人从车里探了一下头,骂。
⑹他越发狼狈,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他可能感觉到了城市离死亡的距离有多近,或许只有一步,甚至是半步,这比从乡下到城市的距离,不知要近多少。为了来到这座城市,他可能已经穿越了内地的好几个省份。一个农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城市,当然不是来找死的,而是找活的。他有点儿心虚地站在那儿,眼睛一会儿盯着大街,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一会儿又看看大街对面,仿佛只要穿越了这条大街就能抵达他的彼岸。
⑺他试探着又迈了一下腿,这次他没有缩回去,但他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像一只过街老鼠。那个驮在背上的大蛇皮袋在肩上左右摇晃着,这是一个比他本人更大的障碍。离他最近的一辆车开始减速,“当心啊!”车里传来一句提醒。很多车开始拐弯,想绕开他,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瞬间竟显得有几分犹疑。还有最后几步时,这个中年人突然发力,往前一蹿,站在了马路对面的路口上。他长吁了一口气,仿佛是一个快要溺死的人,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渡到了生的彼岸。
⑻突然,他被人推了个趔趄,险些摔倒。手一松,肩上的蛇皮袋轰然掉在地上。
⑼我坐在自行车上,蹁着腿歪在路边看,看客当然不止我一个。推中年人的是一只漂亮的手,白皙,光洁,十指修长。你看着这样的手会联想到钢琴高雅的键盘。推人姑娘的白色连衣裙的胸口上有一片脏污,这无疑是那个中年人驮着的大蛇皮袋蹭上去的。
⑽中年人站稳之后,看到眼前姑娘胸前的脏污,拙拙地说了句“对不起”。姑娘瞪着他,去死!一声骂。中年人的脸猛地抽搐了一下,愣在那儿。那姑娘见中年人再不说什么,觉得无趣,骂骂咧咧余怒未消地走了,背影像大多城里姑娘一样高傲而又性感,一边走一边拍打胸前那片脏污。
⑾中年人转身看到了我,不知怎么盯了我一眼,我忽然感到脸上被刺痛了一下,他的眼神里透出的不是尖利,而是怨恨,还有些绝望。我想,在这快速穿行的茫茫人海中,他和她或许再也不会有这样擦肩而过的机会,而这件事,很快也会成为仅仅只是在记忆中发生过的。记住的可能不是某个地方,某个人,而是疼痛。
⑿我是谁?我是偶然从这里经过的一个路人,是刚才围着看热闹的众人中的一个。连衣裙姑娘走了,围观的人怅怅的,散开去了。我有些后悔,又有些庆幸。如果我刚才一路猛蹬,可能就从一件事情前面冲过去了。但有些东西是命定般冲不过去的,你就是再不愿意看见也必须要面对。有时候,一个突发事件,一次偶然的相遇,会让你这个人,会给你的心底染上不同的色调。
⒀这时,中年人用力扛起蛇皮袋准备离开,蛇皮袋上肩的瞬间,他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对不起”。他转身一看,原来大蛇皮袋触碰到一个姑娘手捧的鲜花,花瓣飘撒到地上,散发出似有若无的花香。
⒁说话的姑娘站定在路旁,看着中年人,似有几分无措。“是袋子碰落了花,还是花撞上了袋子?”中年人没搞明白,一声“对不起”让他有几分惶恐。他看着姑娘,嘴巴嚅动着,想说句什么又没说出来。看着姑娘再没说什么,他赶紧离开了路口。“好在没把人碰伤”,他边走边想觉得庆幸,肩上的蛇皮袋似乎轻盈了一些,脚步也坚定起来……
⒂我骑上车,拐了那个我原本就该拐的弯儿。许多人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也从许多人身边匆匆走过。这时,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2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⑹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中年人来到城市是为了打工,也表达了与“死”相对的意思。
B.第⑺段第一处画线句,既指“蛇皮袋”体积大增加了中年人穿越马路的困难,也指“蛇皮袋”贴上了乡下人的标识成为他被城市接纳的阻力。
C.第⑺段第二、三处画线句说城市显得“犹疑”,实际上是写中年人过马路时“犹疑”,再写他“突然发力,往前一蹿”:无论是走的“犹疑”还是“蹿”的果决,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理。
D.第⑿段画线句,既写出了“我”为自己成为无聊的看客而后悔,也为自己跟围观的人一样目睹了一场热闹而庆幸的复杂心理。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人姑娘和手捧鲜花的姑娘在文中形成鲜明对比。
B.白色连衣裙,白皙、光洁、修长的手指,高傲而性感的背影凸显了推人姑娘并不高洁、高雅。
C.中年人由眼神怨恨、绝望到蛇皮袋轻盈,脚步坚定,这一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D.文中加点的两处“对不起”的情节刻画了一个逆来顺受、脆弱的农民工形象。
22.结合本文,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分)
答:
六、本大题3小题,共75分。
23.
邻居家的赵奶奶突然间身体不适,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年幼的小孙女,赵奶奶的孙女哭着来找小红,小红决定送赵奶奶去医院,这时父母还没有下班,请你代小红写一封留言条给父母。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60个字。(5分)
24.
小明不幸感冒发烧了,今天上午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流感,需向班主任李老师请假三天治疗,请你以小明的名义写一份请假条。要求:①格式规范;②内容简明,表达得体。(10分)
25、作文(60分)
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年级
班
姓名
班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