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深圳地区)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1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语文(选修)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B.虽然中央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2015年前两个季度的房价连续“两连涨”,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中国式”调控的局限性也开始被人们质疑。
C.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国庆长假出行,饱览名山大川、游历秀美风光,轻松美妙,然而,有些游客却喜欢在水池旁向水中投掷纸币,有的甚至扔硬币。对这些不讲文明的行为,景区管理者该如何处理
4.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6.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二、课内外文言文(36分)
7.
下列选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于是族人说服。
B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C.
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日令家共具设酒食。
D.
出怀中错,鑢罄数处,其响遂绝。
故乐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患:担忧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军:军队
B.建隆二年,太后不豫
豫:厌烦
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考:死去的父亲
C.而不录言曲突者
录:邀请
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造:拜访
D.乃拔木就根下凿井
就:立刻
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突:烟囱
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祖:祖宗
李悝务尽地力
务:致力于
B.以示南丰李泰伯
示:指示
吴中士人家藏起其草
草:初稿
C.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疏:通晓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
披:翻阅
D.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察看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及:等到
1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后顾谓赵普曰
顾:回头
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顾:只是
B.太后固问之
固:执意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本来
C.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所以:用来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所以:......的原因
D.余各以功次坐
次:依次
旻跃马而往,次丛簿中
次:隐匿
11.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客有过主人者
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
B.不病于无鸡乎
是非若所知也
C.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2.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A.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B.天下岂为汝有乎?
C.四海之广,万几之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D.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嗜食而不得下
B.不者且有火患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C.告其父曰:“盍去诸?”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1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B.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
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C.余各以功次坐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D.主人乃寤而请之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疾者前入坐②而白圭乐观时变③夔与僧善,来问疾④愚而多财,则益其过⑤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⑥见一人病咽塞⑦家人车载欲往就医⑧非咨询不穷其致⑨能薄饮食⑩请族人故旧宾客
A.①⑦/⑤⑥/②/③⑨/④⑧⑩
B.
①⑦/⑤⑥/②/③⑧⑨/④⑩
C.①⑤⑥/②/③⑨/④⑧⑩/⑦
D.
①⑤⑥/②/③⑧⑨/④⑩/⑦
16.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吗?
B.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岂不悖哉?
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违背心意吗?
C.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我既然没有用来教化子孙的办法,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恨。
D.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17.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我用来得到天下的办法,是祖先和太后积德啊。
B.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所以那些智慧不够用来随机应变,勇气不够用来决断,仁德不够用来(正确)取舍,强健不够用来坚守的人,即使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
C.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如果遇上真虎,不能做什么的。
D.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相互揣测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征询、商量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8.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B.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D.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三、文学常识(9分)
1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指汉代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在搜罗乐倡、谱制乐歌、训练歌舞人员,以供郊祀、饮宴、游乐之需。后来把音乐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B.古体诗,也称古诗,其于近体诗相对应,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和现代诗三类;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D.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有三:一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是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20.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儒家尊为经典,随有《诗经》之称。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雅”105篇带有地方民歌色彩;“颂”40篇用于宗庙祭祀。
C.《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主要有“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
D.初中学过的《蒹葭》就选自《诗经.秦风》,其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起兴之句,随之兴后赋,回环往复,表达对恋人的爱慕之情。
21.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后来东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的作品编辑而成《楚辞》。《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B.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诗歌承梁陈宫体而来,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承形式美的基础上扩大了诗歌题材和主题,风格明快清新,摒弃了宫廷淫靡轻浮之风。
C.青莲居士、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易安居士依次是指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姜夔、李清照。
D.词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创作,盛于宋。词原名“曲子词”,包括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四、课内诗歌小说鉴赏(9分)
22.
结合课内知识,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他以积极入世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B.杜甫的律诗为唐律之最,如《蜀相》一文,其为近体诗,七律。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此诗偶句押韵in,颔联和颈联对仗。古体诗,也称古诗,其于近体诗相对应,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和现代诗三类;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李白,字太白,善饮酒好舞剑,诗歌豪放荡气回肠,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与杜甫并成为“李杜”,《将进酒》中前四句写出洒脱疏放的李白,以比兴开头、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仕途无望、及时行乐的情绪,尾句卒章显志,表达诗人此恨至深,绵绵不绝。
D.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字明远,一曲《拟行路难》荡气回肠,比兴开头暗示着人生有命,全诗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是被贬出长安的李白用一曲《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向世人表露出虽历经磨难但仍然乐观顽强、自信坚持的达观。
23.
比较鉴赏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和王维的《归嵩山作》,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A.《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B.《夜归鹿门山》中所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C.《归嵩山作》与《夜归鹿门歌》两首诗都体现出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诗境恬淡、优美。
D.手法上《归嵩山作》的颔联移情于物,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夜归鹿门歌》则通过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的对照,突出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一心归隐,洒脱愉悦的隐逸的志趣。
24.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娜塔莎》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一个非常传神的细节来表现娜塔莎的性格特征:她还没有把自己的服装弄好,就急急忙忙冲过去帮助别人,结果“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一个小动作,活灵活现表达出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态。
B.《娜塔莎》中,主人公的语言、动作、脸色和眼神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暗含心理描写,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过程既体现了事态的发展,又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C.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文短意长。结局是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出口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
D.“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带有小孩子贪玩的特点,为后文父亲的骂、揍做了铺垫,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总分10分。
古风(其十九首)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玉女。②卫叔卿:仙人。
(1)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本诗在表现手法上与之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2)比较两首诗,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六、默写(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末还乡,还乡须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高二上学期语文(选修)单元测试答题卷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总分10分。
(1)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本诗在表现手法上与之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__
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
_________
(2)比较两首诗,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__
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
_________
六、默写(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末还乡,还乡须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高二上学期语文(选修)单元测试答案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2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
【解析】A搭配不当。将最后一句改为“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以实践”。(一说:A项句式杂糅,“并将相关理论融入进了该书”或“并让相关理论在书中得到了体现”两种说法取其一)B双重语病:暗换主语、不合事理。可在“—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前加上“致使该书“,并去掉“一直”,改为“致使该书被翻得破烂不堪”。D项,语序不当。“所”字位置不当,可改为“今天投资百万元所带来的效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
[解析]A项,否定不当,“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类似病句“防止不发生事故”)。B项,搭配不当,可将“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分解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句中缺少与“对”相呼应的词语,造成介宾短语缺宾语。可改为“执法部门对……的人或单位”(或“犯罪行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B.虽然中央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2015年前两个季度的房价连续“两连涨”,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中国式”调控的局限性也开始被人们质疑。
C.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国庆长假出行,饱览名山大川、游历秀美风光,轻松美妙,然而,有些游客却喜欢在水池旁向水中投掷纸币,有的甚至扔硬币。对这些不讲文明的行为,景区管理者该如何处理
答案C
解析:A重复赘余,“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B项不合逻辑,去掉“避免”后的“不”字;D项搭配不当,“游历”与“风光”不搭配。
4.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答案B
解析:游刃有余主要是从工作的实际经验多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心应手主要是从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的配合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付自如是从处理事情的态度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6.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答案:A
解析: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而在文中是说大自然在人类心中变得清晰。
7.
下列选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于是族人说服。
B.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C.
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日令家共具设酒食。
D.
出怀中错,鑢罄数处,其响遂绝。
故乐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答案:D
A.
“趣”通“促”,“说”通“悦”;B.
“罢”通“疲”,“乡”通“向”,“亡”通“无”;C.
“县”通“悬”,“共”通“供”;D.
“错”通“锉”。“飨”通“享”。此题出题有疏漏,无答案。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患:担忧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军:军队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
豫:厌烦
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考:死去的父亲
而不录言曲突者
录:邀请
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造:拜访
乃拔木就根下凿井
就:立刻
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突:烟囱
答案:C
军:驻军;B.
豫:安适;D.
就:靠近
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祖:祖宗
李悝务尽地力
务:致力于
以示南丰李泰伯
示:指示
吴中士人家藏起其草
草:初稿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疏:通晓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
披:翻阅
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察看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及:等到
答案:C
祖:效法
B.
示:给......看
D.
及:接触
1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太后顾谓赵普曰
顾:回头看
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顾:只是
太后固问之
固:执意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本来
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所以:用来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所以:......的原因
余各以功次坐
次:依次
旻跃马而往,次丛簿中
次:隐匿
答案:C
......的原因/用来
11.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客有过主人者
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
不病于无鸡乎
是非若所知也
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答案:B
均为定语后置
B.
前者状语后置,后者为判断句
C.
均为状语后置
D.
均为被动句
12.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天下岂为汝有乎?
四海之广,万几之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答案:C
均为判断句。A.
省略句;
B.
被动句;
D.状语后置句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嗜食而不得下
不者且有火患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告其父曰:“盍去诸?”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答案:B
均为副词,将要。
表假设,如果或并列/表转折,却;
C.
兼词,“之乎”/代词,各位;
D.
代词,那些/代词,他的
1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
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余各以功次坐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主人乃寤而请之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答案:C
介词,按照/介词,把
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
均为介词,在;
D.
均为连词,于是,就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疾者前入坐②而白圭乐观时变③夔与僧善,来问疾④愚而多财,则益其过⑤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⑥见一人病咽塞⑦家人车载欲往就医⑧非咨询不穷其致⑨能薄饮食⑩请族人故旧宾客
①⑦/⑤⑥/②/③⑨/④⑧⑩
B.
①⑦/⑤⑥/②/③⑧⑨/④⑩
C.
①⑤⑥/②/③⑨/④⑧⑩/⑦
D.
①⑤⑥/②/③⑧⑨/④⑩/⑦
答案:D
①前,名作动,上前;②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③善,形作动,交好;④愚,形作名,愚蠢的人;⑤军,名作动,驻军;⑥病,名作动,患......病;⑦车,名作状,用车子;⑧穷,形作动,彻底了解;⑨薄,形作动,轻视;⑩故旧,形作名,老朋友
16.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吗?
B.
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岂不悖哉?
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违背心意吗?
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我既然没有用来教化子孙的办法,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恨。
D.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答案:B
悖,糊涂。
17.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我用来得到天下的办法,是祖先和太后积德啊。
B.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所以那些智慧不够用来随机应变,勇气不够用来决断,仁德不够用来(正确)取舍,强健不够用来坚守的人,即使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
C.
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如果遇上真虎,不能做什么的。
D.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不相互揣测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征询、商量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答案:B
所以,......的原因;
C.
无能为,不可能有那么样的作为;
D.
相度,察看、测量。
18.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B.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C.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D.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答案:C
1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指汉代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在搜罗乐倡、谱制乐歌、训练歌舞人员,以供郊祀、饮宴、游乐之需。后来把音乐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B.古体诗,也称古诗,其于近体诗相对应,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和现代诗三类;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D.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有三:一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是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答案】B.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两类。
20.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儒家尊为经典,随有《诗经》之称。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雅”105篇带有地方民歌色彩;“颂”40篇用于宗庙祭祀。
C.《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主要有“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
D.初中学过的《蒹葭》就选自《诗经.秦风》,其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起兴之句,随之兴后赋,回环往复,表达对恋人的爱慕之情。
【答案】B.
“风”带有地方民歌色彩,又称十五国风;“雅”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颂”40篇用于宗庙祭祀。
21.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辞》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后来东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的作品编辑而成《楚辞》。《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B.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诗歌承梁陈宫体而来,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承形式美的基础上扩大了诗歌题材和主题,风格明快清新,摒弃了宫廷淫靡轻浮之风。
C.
青莲居士、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易安居士依次是指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姜夔、李清照。
D.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创作,盛于宋。词原名“曲子词”,包括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答案】A.楚辞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文体……《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共16篇,编辑而成。
22.
结合课内知识,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他以积极入世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B.
杜甫的律诗为唐律之最,如《蜀相》一文,其为近体诗,七律。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此诗偶句押韵in,颔联和颈联对仗。古体诗,也称古诗,其于近体诗相对应,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和现代诗三类;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C.李白,字太白,善饮酒好舞剑,诗歌豪放荡气回肠,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与杜甫并成为“李杜”,《将进酒》中前四句写出洒脱疏放的李白,以比兴开头、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仕途无望、及时行乐的情绪,尾句卒章显志,表达诗人此恨至深,绵绵不绝。
D.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字明远,一曲《拟行路难》荡气回肠,比兴开头暗示着人生有命,全诗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是被贬出长安的李白用一曲《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向世人表露出虽历经磨难但仍然乐观顽强、自信坚持的达观。
【答案】C.《将进酒》中前四句写出洒脱疏放的李白,“洒脱疏放”不准确,用比兴表达时间流逝,一事无成竟白发并生的无奈苦痛。“仕途无望、及时行乐的情绪”是不准确的,尾句卒章显志,表达诗人“此恨至深,绵绵不绝”不准确,由个人之悲上升到关照古今所有文人的悲怆。此题B选项也有错误。故B、C均为正确答案。
23.
比较鉴赏下面两首诗歌,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A.《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B.《夜归鹿门山》中所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C.《归嵩山作》与《夜归鹿门歌》两首诗都体现出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诗境恬淡、优美。
D.手法上《归嵩山作》的颔联移情于物,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夜归鹿门歌》则通过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的对照,突出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一心归隐,洒脱愉悦的隐逸的志趣。
【答案】D.《夜归鹿门歌》表现无奈归隐,并非一心向往之。
24.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娜塔莎》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一个非常传神的细节来表现娜塔莎的性格特征:她还没有把自己的服装弄好,就急急忙忙冲过去帮助别人,结果“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一个小动作,活灵活现表达出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态。
B.《娜塔莎》中,主人公的语言、动作、脸色和眼神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暗含心理描写,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过程既体现了事态的发展,又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C.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文短意长。结局是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出口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
D.“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带有小孩子贪玩的特点,为后文父亲的骂、揍做了铺垫,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答案:D“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错。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总分11分。
古风(其十九首)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玉女。②卫叔卿:仙人。
(1)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本诗在表现手法上与之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都用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美妙洁净的仙境,体现了浪漫主义文风(2分);
都运用了对比,将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痛苦进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独善兼济思想和对现实的担忧或厌倦(2分)。
(2)比较两首诗,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由独善兼济到忧国忧民的现实关注(1分)。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1分)。本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2分),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沉痛情感(2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末还乡,还乡须断肠。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答案: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