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5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按要求填涂到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制定和实施的背景是古巴比伦王国(  )
A.商品经济发展
B.成为两河流域统一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
C.国家强盛
D.对外扩张,疆土广大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以后,印度社会形成的制度与传统,对后世印度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建立众多奴隶制小国
B.把印度被征服的原往民变成奴隶
C.实行种姓制度
D.实行重商轻农政策
3.古代希腊被认为是西方文明源头之一。关于古希腊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希腊曾建立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B.代表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最高发展水平的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
C.古希腊农业发达
D.奴隶制民政治最发达时,雅典盛行君主制
4.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A.封建城堡的修建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交通事业的发展
5.从1492年开始,哥伦布元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海活动,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香料、
丝绸,令资助他达航的西班牙国王感到失望。这则资料从一个侧面说明推动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  )
A.传教
B.证明地球是圆的
C.实现领土扩张
D.梦想发财
6.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议员们对国王进行了抨击。提出的要求是(  )
A.限制国王权力
B.停止对苏格兰的战争
C.停止随意征税
D.实行民主政治
7.二战中,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的名字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与“萨拉托加“有关的事件是(  )
A.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B.独立战争的转折
C.独立战争的开始
D.独立战争的结朿
8.“我们以这些碴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该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领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这段话,核心含义是(  )
A.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
B.宜告一切人生而平等
C.宣布人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不可转让
D.宣布美国独立
9.17﹣19世纪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过裎中通过的文件,明确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法国《人权宣言》
D.1641年英国议会《抗议书》
10.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11.史学界认为,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国率先普及使用蒸汽机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围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D.英国占有世界上最广阔殖民地
12.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令、政策。其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发展教育
13.在课受学习,讨论“谁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负责任”的问题时,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則同学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14.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中,能够迅速取得农民支持的是(  )
A.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
B.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将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D.颁布《土地法》
1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允许农民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C.政府直接经营经济
D.允许国营大工业私有化
16.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继续,因为(  )
A.两次会议参加的国家相似
B.两次会议都有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C.美国在两次会议上都得益
D.两次会议确定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秩序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重新分割世界
B.维护战胜国利益
C.维持战后和平
D.照顾弱小国利益
18.如图是1925﹣1945美国失业率统计图。从图中看出,1925﹣1929年间,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以下的低失业状态。这种情况发生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C.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美国人民勤劳,积极就业
19.1933年以来的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  )
A.调整工业
B.兴办公共工程
C.扩大外贸
D.削减农业
20.1940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成……我们绝不投降”当时。英国与谁在战斗?(  )
A.法国
B.德国
C.苏联
D.美国
21.“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段材料出自(  )
A.《国际联盟宣言》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巴黎和约》
22.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23.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24.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
的可能性。”这位史学家认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欧洲与美苏的抗衡
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加点处的“他们”是指(  )
A.东盟和非盟经济的发展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是(  )
A.信息化和多极化
B.全球化和多极化
C.一超多强和区域集团化
D.信息化和全球化
27.朝鲜核问題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俄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为此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安全
B.新形式的“冷战”依然存在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28.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非集团政策
B.外交策略
C.国际合作
D.综合国力
29.2016年,发生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一系列事件。如菲律宾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美国在南海及其领空维护所谓“自由航行”,近来,美国又扬言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30.一位史学家说:“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原子能技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
31.阅读关于人类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4至18世纪。历史上先后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作为批判对象之一,促进了思想解放。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有关内容综合改编
资料二: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既是物理学理论的革命,还打开了人类原子能时代大门。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为何成为14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批判的对象?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社会思潮是什么?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什么?
(2)问题二:阅读资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世界上第一个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是哪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
(3)问题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时,哪些国家走在前列?列举今天还在使用的“电气时代”两项发明成果。相对论的提出者是谁?
32.国家间均是结盟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破坏,留给后人慘痛历史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只是回答问题:
资料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二:以下条款摘录于1936年11月25日德国与日本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
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条约。
第一条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并协议关于必要的防止措置。且紧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
第二条缔约国对因共产国际的破坏工作而国内安宁感受成胁的第三国,应根据本协定的旨趣。采取防止措置。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
资料三:以下条软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序言:他们决心团结一致,努力为集体防御和维护和平与安全。
第5条: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回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说出这两大集团的名称(仅列出具体国家名称,不给分).中国后来也成为其中一个集团的成员。中国加入了哪个集团的作战?
(2)问题二:根据资料二回答,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主要针对谁?后来,以这个协定为基础,形成的局势集团名称是什么?协定签署前,日本对中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列举其中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事例。英法等西方大国对德国等国的侵略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3)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等国家为应对《北大西洋公约》,采取了什么行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这些行动,产生了何种影响?如果两大集团之间发生武装冲突,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4)问题四:通过以上研究,可以获得什么认识?
33.近代以来,依法治国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二: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有事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立法和司法大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三: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生产资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政治基础是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全国国家政权属于劳动者,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团。共产党是劳动群众一切社会团体籍贯的领导核心。
﹣﹣根据苏联1936年宪法摘编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是英国近半个世纪艰苦斗争的成果。这场斗争的对象是什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由《权利法案》所确定的政治体制,叫什么名称?
(2)问题二:阅读资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部分“州”发动叛乱,美国政府进行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有何意义?
(3)问题三:阅读资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什么?由宪法所确定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这一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环境是什么?1953年以后,苏联进行一系列改革。列举领导苏联改革的领导人名字。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按要求填涂到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制定和实施的背景是古巴比伦王国(  )
A.商品经济发展
B.成为两河流域统一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
C.国家强盛
D.对外扩张,疆土广大
【考点】F5:《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
【解答】《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制定和实施的背景是古巴比伦王国是成为两河流域统一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以后,印度社会形成的制度与传统,对后世印度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建立众多奴隶制小国
B.把印度被征服的原往民变成奴隶
C.实行种姓制度
D.实行重商轻农政策
【考点】F7: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答】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选C.
 
3.古代希腊被认为是西方文明源头之一。关于古希腊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希腊曾建立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B.代表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最高发展水平的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
C.古希腊农业发达
D.奴隶制民政治最发达时,雅典盛行君主制
【考点】F8: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解答】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代表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最高发展水平的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的表述是正确的.雅典民主政治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极盛.在雅典,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故选B.
 
4.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A.封建城堡的修建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交通事业的发展
【考点】FK: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解答】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与此相关的因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
故选B.
 
5.从1492年开始,哥伦布元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海活动,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香料、
丝绸,令资助他达航的西班牙国王感到失望。这则资料从一个侧面说明推动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  )
A.传教
B.证明地球是圆的
C.实现领土扩张
D.梦想发财
【考点】H2: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以“从1492年开始,哥伦布元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海活动,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香料、
丝绸,令资助他达航的西班牙国王感到失望.”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从1492年开始,哥伦布元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海活动,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香料、
丝绸,令资助他达航的西班牙国王感到失望.”结合所学可知,资料从一个侧面说明推动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梦想发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推动欧洲人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
故选D.
 
6.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议员们对国王进行了抨击。提出的要求是(  )
A.限制国王权力
B.停止对苏格兰的战争
C.停止随意征税
D.实行民主政治
【考点】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议员们对国王进行了抨击.提出的要求是限制国王权力.
【解答】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希望筹措军费,议员为限制国王的权利,与国王进行了斗争,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故选A.
 
7.二战中,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的名字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与“萨拉托加“有关的事件是(  )
A.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B.独立战争的转折
C.独立战争的开始
D.独立战争的结朿
【考点】HA: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分析】本题以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
【解答】根据已学可知: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故选B.
 
8.“我们以这些碴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该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领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这段话,核心含义是(  )
A.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
B.宜告一切人生而平等
C.宣布人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不可转让
D.宣布美国独立
【考点】H9:《独立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宣言》.解答本题要熟记《独立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可知这出自《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故选D.
 
9.17﹣19世纪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过裎中通过的文件,明确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法国《人权宣言》
D.1641年英国议会《抗议书》
【考点】HE:《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权宣言》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解答】A.《权利法案》颁布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B.《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C.《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主要内容有17条,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自由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人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164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大抗议书》称:“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有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故选C.
 
10.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考点】I1: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代入了什么时代.通过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瓦特”便可以推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代入了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围绕电的发明,将人类代入了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的重大发明,引领人来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D.第三次科技革命围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将人类代入了信息时代.
故选A.
 
11.史学界认为,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国率先普及使用蒸汽机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围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D.英国占有世界上最广阔殖民地
【考点】I3:英国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所以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正确的观点.
故选C.
 
12.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令、政策。其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发展教育
【考点】JD: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
【解答】依据所学,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取消武士特权.
故选A.
 
13.在课受学习,讨论“谁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负责任”的问题时,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則同学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考点】K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解答】因为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霸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故选C.
 
14.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中,能够迅速取得农民支持的是(  )
A.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
B.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将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D.颁布《土地法》
【考点】L2: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土地法》的相关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中,能够迅速取得农民支持的是颁布《土地法》,《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故选D.
 
1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允许农民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C.政府直接经营经济
D.允许国营大工业私有化
【考点】L4: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故选B.
 
16.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继续,因为(  )
A.两次会议参加的国家相似
B.两次会议都有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C.美国在两次会议上都得益
D.两次会议确定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秩序
【考点】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解答】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继续,因为两次会议确定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秩序.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选D.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重新分割世界
B.维护战胜国利益
C.维持战后和平
D.照顾弱小国利益
【考点】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
【解答】一战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州、西亚、非洲的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维持了战后大约20年的和平局面,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故选C.
 
18.如图是1925﹣1945美国失业率统计图。从图中看出,1925﹣1929年间,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以下的低失业状态。这种情况发生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C.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美国人民勤劳,积极就业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1925﹣1945美国失业率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1925﹣1929年间,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以下的低失业状态发生的背景.
【解答】一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1925﹣1929年间,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以下的低失业状态发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故选A.
 
19.1933年以来的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  )
A.调整工业
B.兴办公共工程
C.扩大外贸
D.削减农业
【考点】LE: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以1933年以来的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解答】1933年以来的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造成极大的破坏.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故选A.
 
20.1940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成……我们绝不投降”当时。英国与谁在战斗?(  )
A.法国
B.德国
C.苏联
D.美国
【考点】M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丘吉尔主张坚决抵抗德国侵略.
【解答】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上台,英国彻底放弃绥靖政策,开始真正对德作战.
故选B.
 
21.“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段材料出自(  )
A.《国际联盟宣言》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巴黎和约》
【考点】M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知识点.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解答】据“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可知,出自《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故选C.
 
22.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考点】O4: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开始的标志.
【解答】A.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在1922年.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1945年.
故选A.
 
23.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考点】O3: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解答】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美苏两国作出反应的选项.解答此题,要紧扣题文所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等关键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紧接着美苏两国采取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即冷战政策.选项中C与题意相符.
故选C.
 
24.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
的可能性。”这位史学家认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欧洲与美苏的抗衡
【考点】MD: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盟.二战后,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
的可能性.”这里强调的是避免战争和发展经济,可知这位史学家认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和平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故选B.
 
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加点处的“他们”是指(  )
A.东盟和非盟经济的发展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考点】ME: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MC: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分析】本题以尼克松的评述切入考查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解答】根据题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和“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可知他评述的是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故选C.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是(  )
A.信息化和多极化
B.全球化和多极化
C.一超多强和区域集团化
D.信息化和全球化
【考点】MB:战后的美国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应重点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新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解答】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改革,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人们认为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故选D.
 
27.朝鲜核问題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俄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为此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安全
B.新形式的“冷战”依然存在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以朝鲜核问題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
【解答】朝鲜核问題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俄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为此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故选C.
 
28.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非集团政策
B.外交策略
C.国际合作
D.综合国力
【考点】OC: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
【解答】据所学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综合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以期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故选D.
 
29.2016年,发生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一系列事件。如菲律宾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美国在南海及其领空维护所谓“自由航行”,近来,美国又扬言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考点】O8: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分析】本题以“菲律宾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美国在南海及其领空维护所谓“自由航行”,近来,美国又扬言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解答】菲律宾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美国在南海及其领空维护所谓“自由航行”,近来,美国又扬言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说明美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公然干涉中国内战,是典型的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表现.
故选A.
 
30.一位史学家说:“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原子能技术
【考点】P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可知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
31.阅读关于人类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4至18世纪。历史上先后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作为批判对象之一,促进了思想解放。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有关内容综合改编
资料二: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既是物理学理论的革命,还打开了人类原子能时代大门。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为何成为14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批判的对象?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社会思潮是什么?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什么?
(2)问题二:阅读资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世界上第一个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是哪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
(3)问题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时,哪些国家走在前列?列举今天还在使用的“电气时代”两项发明成果。相对论的提出者是谁?
【考点】H1:文艺复兴运动;9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3:《共产党宣言》;K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K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K9:启蒙运动;KC:近代科学家;L2: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解答】(1)据材料一“14至18世纪.历史上先后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作为批判对象之一,促进了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知,封建教会神学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2)据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开始传入中国.
(3)据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既是物理学理论的革命,还打开了人类原子能时代大门.”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国抓住了科技的机遇走在前列.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在被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成功设计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现代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故答案为:
(1)封建教会神学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列宁,十月革命后.
(3)美国、德国;汽车、飞机;爱因斯坦.
 
32.国家间均是结盟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破坏,留给后人慘痛历史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只是回答问题:
资料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二:以下条款摘录于1936年11月25日德国与日本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
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条约。
第一条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并协议关于必要的防止措置。且紧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
第二条缔约国对因共产国际的破坏工作而国内安宁感受成胁的第三国,应根据本协定的旨趣。采取防止措置。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
资料三:以下条软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序言:他们决心团结一致,努力为集体防御和维护和平与安全。
第5条: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回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说出这两大集团的名称(仅列出具体国家名称,不给分).中国后来也成为其中一个集团的成员。中国加入了哪个集团的作战?
(2)问题二:根据资料二回答,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主要针对谁?后来,以这个协定为基础,形成的局势集团名称是什么?协定签署前,日本对中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列举其中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事例。英法等西方大国对德国等国的侵略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3)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等国家为应对《北大西洋公约》,采取了什么行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这些行动,产生了何种影响?如果两大集团之间发生武装冲突,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4)问题四:通过以上研究,可以获得什么认识?
【考点】K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A4: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LF:法西斯政权的建立;M1: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M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O2:北约和华约;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把握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中国后来加入的集团.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把握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主要针对者、以这个协定为基础形成的军事集团名称、协定签署前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事例、英法等对德国等国的侵略行为采取的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后果.
(3)本题考查苏联等国家为应对《北大西洋公约》,采取的行动、这些行动对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产生的影响、如果两大集团之间发生武装冲突,产生的后果.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依据资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两大集团的名称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中国后来加入三国协约集团作战.
(2)根据资料二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主要是针对英法等国.德、意、日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为了欺骗英法等国,它们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等国,就迷惑欺骗它们,后来,以这个协定为基础,形成了“三国轴心军事同盟”,是20世纪30年代由德意日三国组成的.协定签署前,日本就对中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如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英法等西方大国对德国等国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维持所谓的和平,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法西斯国家因此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不久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没有实现和平,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苏联等国家为应对《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1949年,以美国为首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应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这些行动,使欧洲出现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使二战后的欧洲处于紧张和敌对的“冷战”状态,使世界产生了两级格局;如果两大集团之间发生武装冲突,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的规定,世界将会混战不堪,世界人民的生活将会很悲惨.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这几个材料可知,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国家与国家间无论是分是合,始终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故答案为: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协约集团.
(2)英法等国;“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如九一八事变;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华沙条约组织;使世界产生了两级格局;世界人们将会混战不堪,世界人民的生活将会很悲惨.
(4)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国家与国家间无论是分是合,始终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3.近代以来,依法治国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二: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有事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立法和司法大权。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资料三: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生产资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政治基础是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全国国家政权属于劳动者,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团。共产党是劳动群众一切社会团体籍贯的领导核心。
﹣﹣根据苏联1936年宪法摘编
请回答:
(1)问题一:阅读资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是英国近半个世纪艰苦斗争的成果。这场斗争的对象是什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由《权利法案》所确定的政治体制,叫什么名称?
(2)问题二:阅读资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部分“州”发动叛乱,美国政府进行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有何意义?
(3)问题三:阅读资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什么?由宪法所确定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这一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环境是什么?1953年以后,苏联进行一系列改革。列举领导苏联改革的领导人名字。
【考点】H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H6:《权利法案》;H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HB:美国1787年宪法;J6: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J9: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L6:斯大林模式;L8:苏联颁布新宪法;N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内容;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由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美国内战;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美国内战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斯大林模式.
【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所以题干中,“英国近半个世纪艰苦斗争”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为了限制国王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依据《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国王享有行政权,由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依据题干信息“1787年美国宪法制订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部以林肯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粉粹了南方的叛乱,废除了南部的黑人奴隶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扫清了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题旨在考查对于国家性质内涵的理解和苏联国家性质的认识.依据课文内容可知,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斯大林模式;20年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要求苏联放弃常规的经济发展战略,而采用一种超常规的、在短时期见效快的、重速度的备战方针,最终导致了不是完善发展新经济政策而是最终否定这一政策局面的发生.斯大林模式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产生了;1953年后,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
故答案为:
(1)国王;限制国王权利;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三权分立;南北战争;废除了南部的黑人奴隶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扫清了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
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赫鲁晓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