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17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初三联考(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深圳市17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初三联考(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5 00:00:00

文档简介

2016
2017
9.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联考
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材料表明明太祖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皇权专制
C.提高办事效率
D.实现权力平衡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0.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西藏、台湾等自古以来是中国
2B
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设置的代表中央政府加强对“A”地管辖的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用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英文字
机构是(如右图)
(
)
母方框涂黑。
A.西域都护府
1.
柳宇同学在假期参观了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随手拍下了下列四张照片,其中,反映河姆渡、半坡农耕生活
B.达赖、班禅
的照片最有可能是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11.
乾隆以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于是采取的措施最符合史实的是


A.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闭关锁国
D.微服私访
12.
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特点。其重要因素包括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儒家文化
③民族融合
④文字的统一
2.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占有大量私田并出租,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封建地主最迫切、最体现时代特征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
A.
废除分封制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农耕
D.
实行法治
3.
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材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秦始皇统一全国是在


料中的“新的贸易制度”主要是指


A.公元前
2世纪晚期
B.公元前
2世纪早期
C.公元前
3世纪晚期
D.公元前
3世纪早期
A.市舶司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B.广州十三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
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秦皇汉武相似之处不包括(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A.
统一文字
B.
统一思想
C.修筑长城
D.统一货币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5.
下列《兰亭序》(局部)的书法作品,最有可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特点的是


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据此
回答
14、15

14.
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有: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孙中山
④李鸿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B
C
D
15.
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起步于


6.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
A.洋务运动
B.一五计划
C.大炼钢铁运动
D.市场经济体制
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统一的社会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16.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国家的分裂对峙
B.民族大融合
C.儒家文化的传播
D.南北经济的交流
A.北伐胜利进军
7.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贞观政要》)。材料体现了太宗的执政思想最恰当的是


C.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A.仁政
B.法治
C.无为而治
D.开明开放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8.
初三(8)班历史课堂探究课,各小组探讨了如下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探讨的主题是(

17.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
§独孤求败组:棉花种植扩大到长江流域
§帅哥靓女组:占城稻在太湖流域种植
命军军歌》),国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雪域高原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大道之行组:商业都市:临安、成都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A.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
B.我国古代经济转移到南方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实现国民自由、平等
C.货币的发展史
D.文明开放的社会
初三历史

1


4

18.
识图析图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发生在解放战争
26.
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


时期的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有效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①结束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②维新措施的推行


③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
④加强天皇集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7.
如右图《争吵与签约》漫画,作者选取的历史背景是(

19.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造的进程……到
1956
年年底,约
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这场运动”
B.巴黎和会的召开
指的是


C.欧洲联盟的建立
A.三大改造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大跃进运动
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0.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
28.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
崭新的篇章。”
香港回归距今年


点。……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
A.10
周年
B.15
周年
C.20周年
D.30
周年
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战”是指


21.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公元
2世纪,地中海成为
罗马帝国的内海,大致相当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大秦帝国时期
22.
随着×××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的“×××”指的是


A.儒家思想
B.基督教
C.启蒙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23.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到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
29.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某国推行“指导思想多元化,政治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私有化,军队建设非党化、
也是办不到的。”这场战争的主要领导者最有可能是


非政治化”的改革,这次改革指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勃烈日耶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30.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
)
A.
1

B.2个
C.3个
24.
下表反映的是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说明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时代
D.4个
特征是


A.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B.城市工业化快速发展
C.企业规模数量急剧增加
D.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
25.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
18、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作者要
表达的观点是


A.“光荣革命”使英国实现了现代化
B.只有非暴力手段,才能使英国实现现代化
C.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D.只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就能实现现代化
初三历史

2


4
页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卷(3
大题,共
40
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
分)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
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
材料一:儒家实质上可说是社会伦理学与社会管理学或是宗教的伦理学诠释但不是宗教的本身。汉武帝时为加
强中央集权将儒学发展成新儒学即董仲舒儒学。明清两代朝廷将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定为官学形成流传至今的儒家
主流。
材料二: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
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1300
年。
材料三:宋元文化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
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
进。
材料四: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由于这次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
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这次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①儒学的创始人是谁?(1分)②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③汉武帝
“董仲舒儒学”的历史地位如何?(1分)④举例说明“程朱理学”是如何定为官学的?(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①“大业”是哪位帝王的年号?(1分)②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度方面有
何贡献?(1
分)③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有何重大历史作用?(答对一点即可,1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①
“宋元文化突飞猛进”的两大因素是什么?(2分)②举例说明宋元文
化的繁荣。(举一例即可,1分)
问题四:①材料四中的“这次运动”指的是哪一次运动?(1分)②其口号是什么?(1分)③为什么说这次
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1分)
问题五: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1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
分)
材料一: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
235
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1776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
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894
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选自
2011
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
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材料三:20世纪
50、60年代,美国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军事工业,出现战后经济的繁
初三历史第
3


4

荣。70
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地位下降。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80
年代中期以后,
政府调整政策,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90
年代以后,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材料四:作为保守主义的代表之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特
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五: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①“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的根据是什么?(1分)②
与美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有关?(1分)③“1894
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①“新政”的背景是什么?(1分)②“新政”有何特点?(1分)③新
政实质是什么?(1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①7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分)②90年代,美国“新经
济时代”的特点是什么?(2分)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回答:①特朗普和克林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有何不同?(2
分)②当今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什么?(1分)③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答对一点即可,1
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
分)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问题一: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②何时诞生?(1分)③有何影响?(1
分)
问题二:①列宁是如何实践马克思主义的?(1分)②列宁和斯大林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有何不同?(2
分)
问题三:①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1分)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是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
(1分)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1分)
问题四:①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哪一次会议有关?(1分)②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
一大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
问题五: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社会主义?(1分)
初三历史第
4


4
页2017年深圳市初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
第一部分
选择题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C
B
C
A
D
6—10
B
A
B
B
D
11—15
C
D
D
A
A
16—20
C
B
B
B
C
21—25
B
B
B
D
C
26—30
A
B
B
A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卷(3大题,共40分)
31.(14分)
问题一:
①孔子;(1分)②仁;(1分)③独尊地位或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1分)
问题二:
①隋炀帝;(1分)②增设殿试和武举;(1分)③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答对一点即可,1分)
问题三:
①起点高;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②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关汉卿《窦娥冤》等。(举一例即可,1分)
问题四:
①新文化运动;(1分)②民主、科学;(1分)③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1分)
问题五:
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言之成理即可,1分)
32.(13分)
问题一:
①《独立宣言》的发表;(1分)②美国独立战争;(1分)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分)
问题二: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社会矛盾激化;(1分)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③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1分)
问题三:
①经济地位下降;(1分)②信息化,(1分)全球化;(1分)
问题四:
①特朗普采取贸易保护主义,(1分)克林顿主张经济全球化;(1分)②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分)③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在国际经济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答对二点即可,2分)
33.(13分)
问题一: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②1948年;(1分)③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分)
问题二:
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②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推行公有制经济。(1分)
问题三:
①新文化运动后期或十月革命后;(1分)②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③发动文化大革命。(1分)
问题四: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②实行改革开放,(1分)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分)
问题五: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