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五章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汇总一、古代文学体裁
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爱莲说》《马说》。
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_________”或“________”,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________。中国古代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尺牍信札记事陈情文化常识汇总3.表,古代封建社会__________有所陈述、请求、建议而上书________时所用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4.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送别赠言,叫______,专用于赠别,内容多表___________________,如《送东阳马生序》;另一种是评价著作的,叫_______,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臣子对皇帝陈情言事赠序惜别、祝愿、赞许或勉励书序文化常识汇总5.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这种文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___________。如《陋室铭》。
6.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______________ ______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__________ __________。这类文章中大多数是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三峡》;有带抒彩的,如《小石潭记》。
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篇幅短小、结构工整、文字简约、寓意深刻一般都用韵记事、记物、写景、写人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化常识汇总7.传,传记的一种,可以记述人物生平,也可以记述重大事件,一般用来记述人物一生的功业、成就或事迹,也可以记述人物一生或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如《五柳先生传》。
8.史书体例
(1)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文化常识汇总二、现代文学体裁
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文化常识汇总2.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如《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丑小鸭》等。
文化常识汇总3.新闻:又称消息。
(1)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文字,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反映迅速及时,内容真实具体,语言简明准确。
文化常识汇总4.散文
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这里所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
(1)内容:描写见闻、表达感悟。
(2)形式:自由灵活。
(3)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流畅、简洁。
文化常识汇总5.戏剧
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剧本构成:①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②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文化常识汇总(2) 戏剧文学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
(3)戏剧分类:①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和戏曲;②按照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兼具悲喜剧因素,能真实、全面地表现普通的社会生活形态的戏剧);③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和童话剧等;④按照篇幅规模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文化常识汇总(4) 中国戏曲
有三大特点,一是角色分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二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三是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①生: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生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②旦:女性角色的统称。旦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③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④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文化常识汇总(5)几个主要戏曲剧种
①昆剧——中国戏曲之母;②京剧——东方“歌剧”;③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6)京剧旦角主要流派
①梅派。梅兰芳创立,他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②程派。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③荀派。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④尚派。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文化常识汇总(7)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①红脸:正面角色,代表忠勇侠义。②黑脸:中性,代表猛智。③蓝脸和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④黄脸和白脸:贬义,代表凶诈。⑤金脸和银脸:神秘,代表神妖。⑥黑脸:代表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文化常识汇总6.对联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③结构相应;④节奏相合;⑤平仄相协;⑥意义相关。
文化常识汇总7.诗歌
与散文、小说、戏剧并称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1)诗歌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语言具有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文化常识汇总(2)诗歌分类
按时代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如《石壕吏》《木兰诗》)和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如李白的《秋浦歌》)。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文化常识汇总①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如《石壕吏》。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律诗全诗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文化常识汇总 ③词: 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之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北固亭”。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阕”(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文化常识汇总④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是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⑤歌与行:古代诗歌体裁,两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军行》。
文化常识汇总⑥乐府与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白居易、元稹等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⑦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如《我爱这土地》。
文化常识汇总8.记叙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详略安排: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不是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3)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记叙原来的事情)。
(4)线索:指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文化常识汇总9.说明文
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文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
文化常识汇总10.议论文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11.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主要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文化常识汇总(2)刻画人物的方法:可以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3)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用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气氛及表现人物感情等。
(5)按篇幅长短分类: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文化常识汇总1.《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化常识汇总2.《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文化常识汇总4.《三国志》
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六十五卷,分为魏、蜀、吴三书,作者陈寿。
5.《墨子》
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文化常识汇总6.《孟子》
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被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文化常识汇总7.《庄子》
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并称为“老庄哲学”。
文化常识汇总8.《列子》
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文化常识汇总9.《韩非子》
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10.《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文化常识汇总四、古代名著
1.《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一起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文化常识汇总2.《水浒》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传说是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3.《西游记》
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记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文化常识汇总4.《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文化常识汇总5.《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通过写鬼狐异事,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6.《儒林外史》
我国清代一部典型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