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高中语文 甘地被刺 教案 粤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高中语文 甘地被刺 教案 粤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1 0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地被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新闻常识回顾;倒金字塔结构;提高阅读新闻,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体会和教师点拨,把握新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赏析《甘地遇刺》的细节的过程中,感受甘地的伟大人格、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巩固有关新闻的基础知识,两个重点:1.文体特点;2.主要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细节描写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及如何评判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特点或优势所在。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
【课时设想】一课时
课前设计:
1.早读时间自行阅读课文;
2.做完学案《预习导读篇》。
教学设计:
一、正课前5分钟,播放贾旭明、张康相声《新闻晚播报》。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新闻的相声,相声里有调侃有讽刺,也有我们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其实新闻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新闻的消费者、传播者,还有可能是制造者。新闻里面有快乐和欢笑,当然也肯定会有悲伤和泪水,比如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甘地被刺》。
三、各位已经进行了预习,那么现在请各位用最快的速度再浏览一下全文,解决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看《学案》“要点导学”第1小题。
找一同学说,教师板书。
提问:是否还有补充?
教师明确:其实,刚才我们一起概括出来的信息基本上概括了一则新闻的所有重要因素:
5W+1H(幻灯片展示)
这些因素整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每个人最想一睹为快的新闻要点,记者们自然就把这个东西放在一则新闻的最前面,我们后来也叫做“导语”
(幻灯片展示)
下一个问题:大家看我们总结出的新闻要点和作者写出的导语是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课文的导语其实未强调地点,而是着意强调了该新闻的后果/社会影响)
明确:一个伟人在哪里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死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存在重大的社会价值,自然也构成了这个消息的重大的新闻价值。)
提示:看新闻的主体部分,是不是与导语又密切相关?
(学生在读主体部分,总结出两部分:事件经过+事件影响)
这样,我们通过一个导语其实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整篇消息的主要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案》“整体感知”部分两个小题也可以顺手完成了。
四、刚才我们阅读并概括了本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各位有没有发现,与语言简洁精练、高度概括的导语相比,主体部分的语言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
(是不是形象生动,如在目前?)
为什么
是这样呢?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或:作者是以怎样的表达方式做到这一点的呢?)
【即,完成《学案》“难点突破”第1小题】
回顾:
关于描写(展示幻灯片)
内容的不同:语言,动作,肖像,衣着,心理……;
方式的不同:白描,细节描写
很自然,主体部分,主要应用的表达方式是:细节描写
五、那么,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说说你的感受(好处)
【即,完成《学案》“难点突破”第2小题】
提示角度:
塑造人物形象……
展示现场场景……
营造气场氛围……
表现作者情感……
学生可能提到的答案:
“瘦弱不堪的身体”
“三颗子弹”
“双手加额”
以上是表现凶手的暴行和甘地的宽恕,正面塑造人物形象。(幻灯片展示圣雄形象)
“你来晚了”“巴普死了”
“发了疯”“潮水一般”
“有的……有的……有的……”
以上是表现人们的反应,即该事件的社会影响,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和人物的重大价值、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幻灯片展示人们对圣雄的高度崇敬)
提示:给我们的感觉:
塑造了甘地伟大高尚慈悲崇高的“圣雄”形象;
展示了真实的如在目前的现场场景,画面感、现场感强烈;
营造了震撼人心的冲击力极强的现场氛围
不动声色地、冷静客观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褒贬。(无立场、有倾向)
(幻灯片展示)
六、这篇文章选自《世界著名通讯社百年好文章——合众社百年新闻佳作》,可见这是一篇公认的好文章,那么它好在哪里呢?(具有新闻的哪些优秀的特点?)
【即,完成《学案》“难点突破”第3小题】
明确:
准确真实:真实性
迅速及时:时效性;
客观平实:客观性
现场感、画面感,生动形象:可读性
七、自查达标情况。
八、延伸导练部分。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