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追、昆、斑、验、厚、辽、融、智、慧”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感受语言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法。
学生:朗读品悟、合作交流、想象体验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l.(播放课件: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幽静的深山中,溪水淙淙流淌;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留在五颜六色的花瓣上……)
2.同学们,想不想到这美丽的大自然里去走一走,享受无穷的乐趣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诗人的笔迹一起(出示课题:走进大自然)——师生齐读: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诗
(课件出示初读提示)
1.学生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试拼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感受诗歌。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分节轮读诗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
☆“追、融、智”是翘舌音;
☆“昆、斑、验”是前鼻音;
☆“慧”的声母是h,注意与“费”的发音进行比较。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要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追”是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起笔是“☆撇”,不是“点”,两个部件要写紧凑;
☆“斑”:两个“王”的写法不同,左边是“王字旁”,最后一横改提;“文”的起笔点落在竖中线上,末笔改点。“斑”与“班”是形近字,注意区分。
☆“融”:注意左下部同字框里面不要多写一横或两横。
☆“智”字上宽下窄要协调;
☆“慧”:笔画较多,可用拆字法观察字形,中部是“彐”,中间一横不出头,写在横中线上,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优秀作品。
4.检查词语的掌握。(课件出示词语:大自然
访问
洁白
斑斓
体验
宽厚
辽远
灿烂
纯洁
智慧)
(1)分组读,齐读。
(2)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用找近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由说、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读读课文,注意认真听别人的朗读,互相纠错,解决不了的问题反映给老师。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读,其他学生听,听后师生评议)
3.课文分成几节?试着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生字的体会及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背诵,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借助图画,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再找一找诗歌中的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的内容。
2.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二)边读边想,再现意境。
1.(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分组轮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3.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4.课件出示合作探讨问题:
(1)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是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的
5.学生汇报。
6.想象拓展:我们还可以怎样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多样化答案)
7.课件出示句子。
①“让小锤去敲醒每一块山石”——你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敲醒”和“敲打”,体会“敲醒”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朋友们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更生动形象;而“敲打”用的是写实的手法,显得平淡)
②“让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作为小画家你想怎样去访问呢?
(引导学生想象会画些什么)
③“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你是怎么畅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课件出示四季的灿烂多彩)
三、再读延伸,拓展思维。
1.孩子们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读诗歌,说说作者是孩子们是怎样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课件出示第三、四小节)
2.学生汇报。
3.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融进大自然呢?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课件出示)
把自己变成
吧,
去体验
;
把自己变成
吧。
去感受。
是啊!只有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到生活的灿烂。
4.畅游在大自然里,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等你从大自然归来,你会和小伙伴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1)你心中的大自然是怎样的?
(板书:纯洁、美好、智慧、情感……)
(2)你能结合课文或课外知识分别说说什么是纯洁、美好、智慧、情感的大自然?(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智慧”“情感”)
(3)让我们把这些话告诉更多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气齐读最后一节)
三、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l.指名读(配乐朗诵)。
2.全班朗诵全文(配乐)。
3.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四、课外拓展,激发情感。
走进大自然,寻找感兴趣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用写作、绘画、摄影、歌唱、舞蹈等多种方式),和小伙伴们交流。
【板书设计】
纯洁
走进
美好
感受
大自然→收获
智慧
融进
情感
……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作了如下努力:
1.课件出示,增强直观感受。让学生在精美的图片和音乐声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发挥插图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在图文结合中理解诗歌。
3.在想象中加深理解。如让学生想象“还可以怎样走进大自然”“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融入大自然”,学生在放飞想象中体会到了美好和愉悦。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内涵。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自然的纯洁、美好、智慧和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
1
走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