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成语故事二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成语故事二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9 22:32: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燕、姿、势、聚、耻”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对燕国少年和河神的看法。
3.理解成语故事,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学生收集成语故事。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师:读议法。
学生:自读、讨论、归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邯郸学步》的意思,用能用自己话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导入。
(课件出示成语介绍)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第6课,学习两则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成语故事二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板书课题:邯郸学步)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找出文中的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点拨:(课件出示)这则故事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自学字词,注意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联系课文理解意思。
3.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测点拨。
(1)字音:(课件出示生字)
☆“燕、姿、势、耻”4个字都是整体认读音节,“聚”的韵母是“ü”,不是“u”。
☆“姿”是平舌音,“势、耻”是翘舌音。
☆“燕”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不读“yàn”。
(2)字形:联系已学过的熟字记忆。
★“燕”下面的“四点底”要舒展开来,托住整个字,以保持字的稳定与平衡。
★“姿、势、聚”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是左右结构,要合理安排;“聚”字笔画较多,上面是“取”,下面部分有六画。
★“耻”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耳字旁”,一“横”变成“提”。
(3)字义: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
四、学习课文。
1.教师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少年为什么要去邯郸学步?少年在邯郸怎样学步?最后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师指导明确
3.学生自由交流:(课件出示)少年错在哪里?
4.师总结:少年一味地机械地模仿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本领。
5.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邯郸学步”比喻生硬地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
五、课堂小结。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成语故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故事《望洋兴叹》,学会正确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学生复述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并说一说成语包含的道理。
二、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望洋兴叹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理解课题中哪些词语?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河神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河神看到雨水聚会到黄河,水流奔涌,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壮观的,但是当他看到没有边际的北海后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引导归纳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这句话是河神对海有由衷赞美和对以前盲目自大的醒悟。
四、总结全文。
1.学生说一说:“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望洋兴叹”是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在比喻做事条件不够,无从下手,而感到无可奈何。)
五、拓展小结。
1.学生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
(1)读懂故事内容;(2)知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讨论:学了这两个成语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或看法?
3.把这两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听说
专门
燕国少年
今天跟这个人学
爬回燕国
明天又根那个人学
雨水汇聚——洋洋自得
望洋兴叹
看到大海——自叹不如
【教学反思】
这两则成语故事语言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含义深刻。在教学时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从已学的成语入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想法,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6
成语故事二则
要看到别
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