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篇、枣、怯、通、缎、影、悲、纤、茧、竭、挣”11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冠、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蕴涵的道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我们要勇于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才能品尝成长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小马和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从小马和小毛虫的成长中受到启迪。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师:导读、归纳相结合。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小马》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马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马的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为什么?因为马给人留下了温顺、勤劳、勇敢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匹小马。(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篇”的声母是p不是b。
“枣”是平舌音。
“影”是后鼻音。
“冠”是多音字,在文中读“guān”。
形近字:
“篇和遍”“缎和锻”的异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听后评价。
三、品读探究,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找出小马在成长过程中变化的句子,用横线标记。
(1)指名说说小马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板书:
胆小得不敢离开→怯生生地离开→长大了许多
2.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喜欢,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课件出示:“丹丹的四条小腿直打战,毛乎乎的身子紧紧挨着枣红马。我想去抱抱它,枣红马老用身子挡着。它太温顺了,胆子小得不敢离开妈妈一步。”
①读了这段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从“直打战”“毛乎乎”“紧紧挨着”这些词语,体会到刚出生的小马瘦弱胆小,十分依赖妈妈。)
②指导朗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朗读时舒缓)
(2)课件出示:突然,一朵粉白色的小花飞了起来,吓它一跳——原来是一只蝴蝶。接着又来了几只黄蝴蝶和花蝴蝶,它们围着丹丹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地飞舞着,丹丹高兴极了。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丹丹有什么变化?
(这句话写丹丹离开妈妈,独自接触世界,一开始有些害怕,可它慢慢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兴趣。)
②指导朗读。(带着疼爱和欣喜,仿佛小马就在眼前)
(3)课件出示:你看它,通身像暗红锻子一样柔软光滑,一双眼睛宝石般清澈明净,简直是马族中的小王子!
①你看到了一匹怎样的小马?(课件出示小马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比喻的方法,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
②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自豪与兴奋之情)
四、回归全文,明辨事理。
回顾小马的成长过程,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只有勇敢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才能品尝成长的喜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感受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对比出示小毛虫和蝴蝶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毛毛虫、蝴蝶)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喜欢蝴蝶,因为蝴蝶漂亮)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毛虫的命运会怎样呢?请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
☆“纤、茧”是三拼音节。
☆“挣”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韵母。
☆“纤”的声母是x不是q。
☆“尽”,在文中有两个读音,“尽管”中读“jǐn”,“尽心竭力”中读“jìn”。
课件出示词语:尽管
尽心竭力
(2)生字书写。
★“枣”字的上面不要写作“束”;
★“缎”的“几”末笔不带钩,第五画写在竖中线偏左的位置;
★“竭”的“立”部末笔改提,右下不是“匈”。
(3)检查朗读
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图片出示第一自然所描述的画面)老师描述画面:各种昆虫飞的飞,唱的唱,跳的跳,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跳,也不会飞,被冷落在一旁。
2.学生发挥想象,其他昆虫经过,会对小毛虫说什么?
3.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小毛虫的笨拙?
课件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引导学生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理解小毛虫的“笨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拟人的写法)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那这只又丑又笨的小毛虫后来变成什么样了呢?
课件出示: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翅膀,竟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2.学生质疑。小毛虫怎么会变成轻盈而美丽的蝴蝶呢?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它懂得谁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1.从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积极心态,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件出示: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终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引导学生从“一刻”“尽心竭力”“终于”等词语中,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的,体会它的勤奋与坚韧。)
(课件演示毛虫羽化成蝶的过程。
3.指导朗读。
读出毛毛虫受冷落时的悲伤、挪动时的迟缓吃力、织茧时的坚忍、蜕变时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提高认识。
1.小毛虫从“笨拙”到“灵巧”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它做了哪些努力?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板书:追求美好
尽心竭力
2.老师总结,提升学生认识:毛毛虫渴望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即使生活得不如意,它也能耐心等待、埋头苦干,其实每个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这样。
【板书设计】
10
短文两篇
胆小得不敢离开
小马 怯生生地离开
长大了许多
小毛虫
可怜笨拙
追求美好
尽心竭力
蝴蝶
轻盈斑斓
【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毛虫》过程中我让学生将课文前后进行对比阅读,抓住作者描写事物的手法特点,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第一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想像说话练习的环节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先将小毛虫的其貌不扬、行动笨拙与其它昆虫的生机勃勃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进行符合故事发展逻辑的推想,进行语言训练,如“小蚂蚁看见了,指着毛毛虫说:“你怎么这么丑呀,简直是太煞风景了,我真希望你不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
10
短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