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晏子治东阿 对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楚王“三难”晏子:召而数之 货赂
陂池 便事
乞骸骨 属托
子强复治东阿
无复与焉(shǔ)(lù)(bēi)(pián)(zhǔ)(qiǎng)(yù)(hái)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二读课文,把握内容①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过程有什么差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先后两次治理东阿的结果如何,景公态度如何,晏子又是如何应对的?分角色朗读(旁白)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景公)“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旁白)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 (景公)“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景公)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思考: 晏子两次治理东阿,其措施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 第一次:不欺下不媚上——“民无饥饿者”
第二次:欺下媚上——“饥者过半”思考除了默认错误,晏子还可以怎样对待国君的责备?
晏子默认错误并请求二治东阿,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清白吗?
晏子“乱治”东阿三年,你认为值不值得?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民无饥者饥者过半将加大诛于子 迎而贺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再拜便辟 对
比第一次治理:第二次治理: 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晏子的智慧就是谏君的语言艺术和思维艺术。他采用一种迂回战略,表现出一种曲谏、讽谏的艺术。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货赂至,并曾赋敛
B.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C.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D.再拜便辟
2、下列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组是( )
A.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C.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D.陂池之鱼,以利其民BC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曰(屡次)
B.子退而自察也(反省)
C.仓库少内(通“纳”,交纳)
D.便事左右(逢迎讨好、玩弄手法)A4、对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D.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D5、以下六句话,全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③⑥ D. ②⑤C谢谢